第227节(1 / 5)

好在那条烂路并不长,我们说话的工夫车子就开到了尽头。

在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宽敞的大门。是那种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工厂大门,十分雄伟气派,只是围墙有一部分已经坍塌了。不过从大门的整体造型也能看出,当初这家化肥厂的规模,肯定是首屈一指的。在工厂大门的正前方有个很大的石座,上面原本应该是立着三根旗杆的。但是现在那旗杆只剩下了根部的一点残骸,我估计可能是时间太久了,那金属的旗杆被人偷走换钱了。

在那石座正面,是这家化肥厂的厂名。也是因为年久的原因,厂名上面的漆也掉得差不多了,但是字的轮廓还在。依稀能够辨认出,是**省**市海通化肥厂的字样。

那大门关着,从外面只能看到里面很多荒废的厂房林立。

我从车上下去,发现那大门是可以打开的。只是那门轴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我和三叔一起用力,那大门吱嘎一声,就晃了晃,好家伙我俩差点把那大门给卸了。

好不容易把大门打开了半扇,好歹能容车辆通行。

我们上了车,胖子驾车从大门开进了化肥厂。化肥厂里和外面的情况差不多,路面也没人拾掇,堆积了不少枯死的落叶,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

整个化肥厂的厂区很大,办公楼,厂房,实验室等等一应俱全。但是大部分的房屋看起来格外破败,有的甚至屋顶都塌陷了。在墙上还隐约能看见用红漆书写的标语。

由于范围太大,我们开了好一阵子,也没能在厂区里绕上一圈。

不过我们找的并不是厂区里的房子,而是作为福利分发给高级技术人员的宿舍楼。

所以我们在厂区里大概转了一会之后,就顺着厂区一侧的一条小路,往化肥厂的东南方向开了过去。

这大概的方向,也是杨永富告诉我们的。

我们逐渐远离了厂区,沿着那条小路很快就发现了一片老的民居区。

这里显然曾经是一片住宅区,和厂区里的风格完全迥异。

在进入这片住宅区的路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字,当然字迹也很模糊了,但是不难辨认,写的是:专家路,三个字。

三叔拿着陈涛留下的地址,说道:“对了,就是这里了,专家路7号,就是杨永富的那个房子。”

我们把车停在了专家路的路口,依次找过去。

我发现这里的房屋排列并没有什么规律,房屋的样式也是各异,并不是统一的标准。有的是普通的民居,有的是二层的小阁楼,有的平顶,有的尖顶,有的带院子,有的就在路边。

三叔一边走一边摇头:“这房子盖的,也太随心所欲了。怎么没一点规划呢?”

不过在每一栋房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