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皇帝绝对不能忍,所以宁可把自己的私库都砸进去,也要给北地关外的敌兵奋力一击!否则的话,尊严何在?边关百姓的生命何安?已死的将士们英魂何宁?一想到自己连后宫诸妃的私房都暗地留意以留后用了,皇帝怎么会因为几个一直耽于眼前安逸生活的酒囊饭袋的话,就与北地议和? 别说他愿不愿意,尝过中原富庶的北地游牧,其狼子野心也不是议和能填得满的。到最后还不是如《六国论》中所言,国将不国,最终成为北地的附属?这样的事情宋末已经发生了一次,让中原百姓几百年间都被北地的外族所统治,将百姓成为“两脚羊”不说,更是连活命都活的毫无尊严! 太、祖顺应民心骑兵造反将外族赶出关外。才不过百多年,外族又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叩关。为了江山社稷,作为皇帝,他必须一战!他不是像太、祖那样雄才大略的马上皇帝,对行军布阵也并非知之甚深,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大力支持边城中军,让中军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毫无后顾之忧的与外族战斗。 在皇帝的决心之下,所有主和派的朝臣都动摇不了这“必有一战”的结局,所以就开始想在军需上面动点手脚,捞一笔什么的。 皇帝是绝对不允许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出叉子的,直接就把所有和军需后勤有关的官员家里得用的继承人,打包成书吏派遣去边城了。而且给这个公子书吏团安排的办公居住场所也是靠近主战场的。 皇帝可以说是玩了一手阳谋,利用之前安排在各家的钉子传回的消息,把这些人的继承人直接捏在了手里以威胁官员。如此,此后的几年里,尽管北地的战事一直进行,在军需一项上,却还真没有人出什么幺蛾子。 入春之后,外族果然在边城外叩关。贾琏所在的骑兵小队在初期还是出奇制胜的奇兵所在,很是让外族吃了几回亏。但是在战事进入胶着状况开始比拼军力后,骑兵小队的作用就减小了许多。于是贾琏和李大牛一起,被分入中军帐下,成为了先锋营。 先锋营往好了想是破敌的利器,往坏了想就是最先死的一批人了。自从入了先锋营,贾琏还真是好几次徘徊在生死之间。最严重的一次,贾琏被一刀捅了肚子。所有人都觉得贾琏必死无疑了。可大概是捅贾琏的那人因为已经被贾琏削了半个膀子所以失血过多力气不足,还因为捅的地方没有主要脏器,贾琏只是在连续发烧烧到快脱水后,终于挺了过来。只是在之后的一个多月,只要一吸气,就整个人疼得受不了。 但是都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贾琏疼着疼着也就习惯了。经历了这么一回,贾琏对李大牛更是感激了。要不是李大牛在军医都觉得贾琏没有医治的必要后还不死心的把自己的伤药都给了贾琏,还胡乱的找了好多的退烧祛邪的药灌到失去神志的贾琏嘴里让贾琏退了烧,估计贾琏也就直接交代在战场了。 战争中总是不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