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怪兽片解构(1 / 6)

这篇影评从三个维度解构刘导的怪兽系列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影片中的怪兽以及影片中人与怪兽的平衡。

首先说人物,因为看过刘导电影的人都知道,刘导的怪兽片主要着重点在人,和《金刚》、《哥斯拉》啥的怪兽电影不同。

比如《饕餮》,里边的怪兽直接是一个意象,《三生猫》的妖猫几乎全程都是以人的姿态出现的,再到现在的《食铁兽》,虽说怪兽的戏份越来越具象,但是最终的落点还是在蚩尤和黄帝身上。

这两位远古时期的大帝之争,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双雄争霸。下面细说双雄争霸该如何调配?

首先说类似关公战秦琼的电影往往没啥可剧透的,因为结果无非三种:

A.关公赢。

B.秦琼赢。

C.平手,然后联手打另一个。

一般电影的结局是填空题,答案任凭想象;这种电影则是选择题,ABCD已然摆在题面上了,这就给编剧很大的限制,叫人很难写出具有开放性的结尾。

处理这类题材时,早期的编剧都习惯于安排两人打得天昏地暗,相互吹捧,最后五五开结局。如海贼王大战赛亚人、闪电侠大战绿箭侠等。

但长此以往,这种两边不得罪的处理方式就会显得编剧在逃避。

“A和B掉到水里你救哪个?”人家既然抛出这个问题,自然是希望你在AB之间选一个。可你全选,或全不选,那都会违背提问者(观众)的期待视界,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果非要在A和B之间挑一个赢的话,这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桎梏:蚂蚁吃大象。

倘若AB实力悬殊,编剧就免不了要增加弱者的智慧与力量(譬如蝙蝠侠对战超人,法老王对战曼哈顿博士),有时甚至还要对强者进行一波弱化(譬如顶上战争时期的白胡子),以便将二者拉到同一水平。

就像国产鬼片的结尾永远是人在装神弄鬼,实力悬殊的AB大战往往都是以“小蚂蚁凭借智慧的力量战胜了大象”作为结局。

这样的结局乍看之下,确实比强者直接压垮弱者要有起伏。

但回回强弱对决,剧本都是以弱胜强,这就不免显得太过俗套。

因而,当年看《守望者》时,我就蛮喜欢曼哈顿博士打败法老王的场面,也喜欢他那句“最聪明的人类对我的威胁和蚂蚁差不多大。”

近几年,我在一些国产片中看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夏天,沈腾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两支球队打比赛,一支是艾伦领导的专业球队,另一支是沈腾带领的业余球队。

比赛结果不出意料的是艾伦队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