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重塑千禧年代> 168 独特的经验

168 独特的经验(2 / 3)

到临安,不到两百公里。

这两座城市的地理距离也算一个优势,毕竟,易科和医科都已扎根申城,方卓尤其还要兼顾易科今年开启的上市计划。

如果选在羊城,不是方卓来回飞就是同事来回飞,总还是有些不便。

但,这个因素的影响不算关键,需要纳入综合考量。

方卓从内心深处其实有些倾向于羊城,盖因为……对方有钱。

临安当然很好,是个高富帅,可羊城更高更富更帅,不过,更高更富更帅也不意味着人家就愿意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方卓关于这一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能到手的钱才是钱。

上午九点钟,两辆商务车驶进临安市区。

这时,方卓接到了来自中芯邱副总的电话。

通话很短,他收起手机的时候,心情明显愉快很多。

柳洋洋询问道:“方总,有什么好消息?”

方卓摆摆手,不便回答。

实际上,邱慈云的这通电话是简要说了下中芯这一次募资的目标,数量差不多是七位,包括了汉鼎亚太、DCM华夏、祥峰投资、华登国际、永威投资、恩颐投资、上实投资。

其中,有五位是原有的股东机构,上实投资是申城本地给予的支持。

有两位新接触的机构是DCM华夏和恩颐投资,这两家在国际上都挺有名气,尤其前者,而后者则是今年刚刚进入华夏。

从方卓和风投打交道的经验来看,DCM华夏和恩颐投资是想吃一波中芯上市的行情。

他思考片刻,给申城的助理发了条短信,让其打听联络一下DCM在申的负责人,准备约个时间一起见面聊聊天。

像海外投资机构进入国内,老熊那种IDG在国内机构的设立与美国公司在事务决策流程上有点像是兄弟关系,DCM这种则是同一个实体来进行决策。

换言之,DCM决定项目投资的资金可能更多一些。

而现在,趁着中芯国际做得风生水起,一个新的半导体项目可以更轻易的说服投资机构。

如果等到中芯遭遇困难,投资机构就会望而却步,决策难度的上升也不只是一个层级了。

嗯,这一趟来临安,要是能谈些东西出来,回去见DCM就更好说话。

方卓对于这种时机的把握、项目的实操都有比较独特的经验。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宽,不只局限在中芯第二轮接触的投资机构,除了DCM,实际上还有更加财大气粗的目标——美国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它们都参与了中芯的第一轮融资。

这两家机构,方卓打算等项目轮廓更清晰再去接触,而不管结果与否,他都打算再飞到美国逛一圈,看看有没有目光长远的投资机构愿意赶上这一趟车。

层层推进,一揽子计划,要做的事还是挺多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