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135章 各处贺岁皆如是

第135章 各处贺岁皆如是(1 / 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查找最新章节!

正月初一,最隆重、最热烈、最繁琐的一项礼仪莫过于拜年。

拜年,是按照血缘关系的长幼亲疏来安排亲族内的互拜活动,这是春节的核心任务,此后还要与有姻亲关系的互动拜年,这一圈下来,真是让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飞贴》佚名

拜年不必进府门,

送上名片抵见人;

各处贺岁皆如是,

赠予纸店大笔金。

清晨时分,家家户户去拜年。长辈们还要准备一些红包,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大家相互讨个吉祥。但是,在这个时段,大家都会出去拜年,为了避免错失见面的时间,于是演变出两个很有趣的习俗。

比如说:在出门拜年的时候,随身带上一些红帖子。帖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如果遇到主人不在家时,就留下一张红帖,表示已经来拜过年,这便叫“留帖”。

再说另一种情况:士大夫的交友最是广泛,如果四处登门拜年,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于是,在官场和文人墨客之间流行一种“飞贴”,类似于现在的贺卡。他只需派仆人带上自己的“红贴”,放进各家门前写有“接福”的红纸袋里即可。

【二】《拜年》文征明.诗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太医于延年的官阶虽然比柳贯的高了很多,但是,除了去年在家为亡妻服“齐衰”守孝一年外,几乎每年都来柳贯家拜年。因为他俩还有一层姻亲关系——于延年的外甥女柳好好,是柳贯的亲侄女。

当然,这层关系还不足以让于延年亲自登门,最吸引他前来的,是初一这天,京城的文人墨客都会聚集在柳家老屋。

在这群人当中,柳贯的年龄最长,又博学多通。他为文沉郁舂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他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是远近闻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随着春节一年又一年地过,人却越过越少了:先是“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去了福建闽海道任知事;而后是“儒林四杰”的黄溍去到诸暨州任了判官;最让大家伤心的,莫过于前年画坛领袖赵孟頫安然离世,去年大诗人杨载又病故了。

于延年并非文人墨客,他只是一名医师[古代为掌医事的官员]。他能在文艺圈里混了个脸熟,皆源于医术的高明。这些嗜酒如命的才子们常常不吝惜自己的身体,抱恙了,就请来于太医来为他们诊治。

于延年正和自己的大姐夫揭傒斯耳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