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我盗墓被直播了> 第107章 汤沐之资

第107章 汤沐之资(1 / 4)

“宝志和尚是谁?”

曹七七想了想:

“宝志和尚为南北朝时金陵高僧,世称宝公、志公,他是南北朝时建康(南京)人。七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关于他的事迹,大多散见于《南史》中。宝志和尚留在世上的痕迹宝公塔和三绝碑,就在如今南京中山陵灵谷景区。”

“宝公塔与志公殿相毗邻”

“宝公塔是梁代名僧宝志和尚的墓塔,即文学作品中的济公和尚。”

“梁代古塔为五级石塔,建在南京钟山独龙阜,明初建孝陵时迁至灵谷寺”

1935年为建阵亡将士公墓,宝公塔被迁至志公殿附近。

据记载,其棺椁内有一石函,内有一只陶钵,钵内保存有宝志的佛牙、舍利,此外另有一方石碑,石碑上记载了宝公塔从独龙阜迁徙灵谷寺的经过。

三绝碑原本在宝公旧塔前,后迁至志公殿内,因碑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宝志像、李白所作像赞以及颜真卿的书法,故称“唐贤三绝碑”。由于战火毁坏,历史上曾有多次重刻。到清代第三次重刻时,碑额上端又增添乾隆手书“净土指南”四字。。

“唐贤三绝碑”始刻于唐代,是为了纪念梁代名僧宝志和尚而立。

据历史记载,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特别敬重宝志和尚,并尊其为国师。宝志去世后,梁武帝特地出资在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佛塔(该塔在建明孝陵时移至灵谷寺)安葬。与宝志同时代的画家张僧繇还特地为其画了一幅全身像。

“三绝碑”中的第一绝,就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根据张僧繇的画摹绘的志公像。吴道子的这幅画线条流畅、体态飘逸,因此就成了宝志的标准像而被刻在石碑上。

不久,诗人李白游金陵时见到此画,顿发思古幽情,信笔写下了四十字的像赞一篇。又过数年,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又将李白的像赞以正楷重誊,并刻于碑中宝志像的上方。于是,“李赞、颜书”就各自成为了“三绝碑”中的第二、第三绝。

如今,从旧拓上见到的“三绝碑”内容并不止这些。分列于宝志像左右两边的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写的《宝公菩萨十二时歌》;而碑最上面的“净土指南”四字,则是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时书写。

曹七七顿了顿:

““三绝碑”历经历史上数次毁刻。最初刻有唐代三大家真迹的原碑保存时间是最长的,一直到宋末元初才因战火毁坏。元代重刻时又增赵孟頫书写的《十二时歌》,此后明人笔记中就称之为“四绝碑”了。可是“四绝”的名字很快就随着碑的被毁而被淡忘了。当清初再次重刻时,人们都习惯用它最早的名字“三绝碑”。如此反复,“三绝”之名就一直延续下来”

“说回宝志和尚其人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