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废墟之痛> 把小说作为形式——关于《废墟之痛》

把小说作为形式——关于《废墟之痛》(1 / 3)

郭小东

王菲的冷,她媚惑的歌声,让一个时代突然发觉内心的伤痛,原来可以是莫名其妙,毫无理由的。吃得太饱是一种受伤,无所事事也是一种受伤,赏花落泪,清风惊心,被蚊子叮了一口也是惊天动地的爱情。生活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主义,正如时尚喜欢的是过程一样,目的反而被人们忽略了。西篱的《废墟之痛》(原名《东方极限主义或皮鞋尖尖》),从王菲的歌声开始,到女主人公只偶然邂逅王菲,基本上完成了她对生活的部分解释。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现实中比比皆是。就其故事而言,斯坦尼已经把这些故事所包含的人生戏剧,从开头到结束全部预设周全。但是,现代就是现代,故事和情节已不重要,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或文本形式,或者干脆就叫,把生活内容当作一种形式来彰显,这种形式就是某一类人梦寐以求追逐着的生活内容和人生目标,也即对时尚的理解同时努力成为时尚。上一代人过于实用功利和粗鄙,而下一代人自然有理由哪怕是“作秀”也争取“风雅”一回。这是一种子女对父辈的惩罚,也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指控,用这样的方式,牺牲自我的方式。

我从西篱的中,读出了这种欲哭无泪的苦涩。

这是一个民族,以其子孙后代的荒凉为代价,去偿还曾经的失智与疯狂。这种文化链条上的反动,是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

难道不是吗?我们的伤痛,不是来自于外面,而是源自于我们曾经种植的芒刺、来自于无情的荒唐的砍伐内心茂密的森林,而造成的千年不遇的洪峰、难以收拾的精神后果,如今只能是无言的吞咽,这才是真正的伤痛。

不要去责备罗滋、shyly,包括李琳和琼等等。他们才真是历史与时代文化真实的受害者,不管他们在中,表达了高尚还是低贱,他们都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他们都生活在一种叫“形式”的生活中,让形式牵引着,漂浮着。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形式。

第二十六章:靠这样的幻象决定前途,西篱写到琼和他的上司,一个近60岁的医生,在西餐厅的小聚。首先是对一群“小资”的描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小资”,而是这是一个扮小资的地方,当浅薄和可怜凝结为一种灿目的形式时,浅薄和可怜就退遁到幕后,而剩下了灿目的外壳,这就提供了作秀的舞台,“要的就是形式,要的就是给别人想象的空间,要的就是在酒吧这个作秀场作秀……”。小资作秀像霉菌,在都市的空气中弥漫。真诚质朴与智慧反而被扫到了街角。当生活已经完全蜕化为黑白的言情西片时,形式就成为了生活中的首要标志。

西篱对现代生活的诗性体察是迫近的。接着她写到西餐厅里,临近退休的医生李仁能的哀叹。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生活和一个时代的挣扎。他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