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雪袍子> 一次精心的艺术创造

一次精心的艺术创造(1 / 4)

——谈长篇少年《雪袍子》的创作

张锦贻

广泛涉足文学的多个领域,出版过多部长篇、散文集、诗集的广东女作家西篱,200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少年《雪袍子》。中,作家描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的遭遇,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平平实实、真真切切而又飘飘忽忽、曲曲折折,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点传奇色彩的描绘艰难时代的成长。在跃动着童心、洋溢着童情的氛围里,作家巧妙地将小主人公周忻及其他也被拐骗进贼窝的几个少年家庭的东西南北融入了特定年代的框架,将宏大的现实叙述融入人物的悲欢离合,将民族对开放的艰辛探索及体认,融入了笔力千钧又细微动人的情节和细节。更以富于扎实功底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饱含深沉感情的浪漫情调,勾勒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坚韧性格,抒写了一种信念和信心。中,无论是写周忻的爷爷、爸爸,还是杨老师和火车上偶然遇到的人,也及同被“老板”打逼的小伙伴,也无论是写那个在地下通道里唱歌募捐的大男孩和在南方城市遇到的其他的人,既是纪实式的,又是咏叹式的,作品中有不少感动人的歌曲夹着、和着,和当下的社会现实有一种共振,并在人们的心底产生共鸣。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充满现代情调的表现爱与真情的社会。读这部,让人时时想起冰心先生关于爱与同情的那段话,想起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早年创作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著名的《爱的教育》。我们从《雪袍子》中读出的,不仅是西篱对儿童问题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更是她对儿童、对生活在底层的大众的深挚的爱,也可见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体察的深广。作品中,涉及人物众多,几乎包括了当下中国城市和乡村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而且,这些人物无论老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生。这样的丰富蕴涵,自然使作品更具直面现实、直指人心的魄力,拥有了撼人心弦的力量。

美妙的是,作家体察生活的深广,使她对底层少年生存状态的了解、对广大儿童心理状况的把握,也更为具体、细致。当我们在中读到爷爷掉进了峡谷、爸爸外出打工的小周忻,天天做梦,又天天爬到山坡上离天空最近的那块大理石“瞭望台”上去等爸爸,读到专门欺负人的饭店老板儿子响着车铃冲着周忻而来,周忻竟抱住双臂站住不动时,我们的心都会颤动。而读到周忻惦着爷爷、念着爸爸,想着“这两个好人,在我的骨头里种下了什么”,以及他“跳下瞭望台,一路走,一路踢地上的小石头”,想到他有好几个朋友时,又会有一种温暖而美好的东西涌上心头。作家倾注笔力,写周忻目光中有庄稼地、灌木丛,有黑色煤晶、蓝色大理石,还有高高“瞭望台”的故乡风镇,写周忻记忆里笑着把他抱放膝头又戏着打他屁股的爷爷和拉出的琴声似乎能让木房子漂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