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汉末召虎> 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

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1 / 5)

王允没想到士孙瑞也开了口,怒道:“何谓重情义?岂能与国贼讲情义!张辽此贼,素来胆大妄为,初为河东太守,便擅杀县令,几番违命,殴打上司,袭击重臣,目无尊卑,恣意妄为,更娶贵人,有违伦常,实祸乱之主也。又曾助卓为虐,屡败关东,戕害义士,阻拦勤王,而今复念逆贼董卓,救其眷属与党羽,怙恶不悛,实属不赦之徒!”

士孙瑞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如今他的话在王允面前根本无用。说来谋划董卓之事,除了王允,还有自己和杨瓒、黄琬等人,尤其是自己站在前面,但诛杀董卓之后,王允与吕布独占杀董之功,对他们的谋划一字未提,士孙瑞性格低调,倒不喜欢争功,但明显感到了王允对关中人的排斥,而且如今很多人都暗中对王允的偏颇和刚愎自用不满,尤其是关中之人。

王允自然不知道底下人对他的离心,他面色凛然有威,厉声道:“吾今有一令,董贼麾旧部,凉州、并州之将皆可赦,独不赦张辽!”

他看向吕布:“吕奉先,速速领兵擒之!”

“司徒!”吕布不满的道:“文远毕竟是我并州之人,汝赦凉州而杀并州,此举不妥。”

“汝敢干预朝事,抗命不成!”王允看到吕布几番反驳他的命令,更是大怒:“汝不愿捉张辽也罢,吾派李肃前往。”

吕布面色难看,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王允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吕布背影:“真是不通大义!”

……

长安城一处宅院之中,张辽看着对面的荀攸,道:“以公达之见,如今我该留在长安,还是离开长安,先安定河东与并州?”

他与董卓决裂后,将杜畿等人都送到了河东,荀攸却留了下来。

荀攸行事严谨,品性也完全可靠,眼光更是敏锐,观察深入而精准,故而张辽对自己的志向和谋划并未隐瞒他,此时他心中对两条路还有些犹豫不决,便向荀攸请教。

如果换做荀彧,他不用请教也知道,荀彧必然是建议他留在长安扶助天子,这是理想观念所决定的,而荀攸不同,他性格旷达、孤僻,严谨之下又有勇猛激进之心,他谋诛董卓之时便曾提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行齐桓、晋文霸王之举,足见他对汉室的态度与荀彧还是有差别的,并不是那种愚忠。

这一点,张辽在几次与荀攸的交谈之中便敏锐的察觉到了,所以他才会问荀攸这个问题。

果然,荀攸看了一眼张辽,沉吟片刻,道:“王子师有治国之才,却非定乱之人,虽能诛董卓,却不能抚关凉,是以不久之后,长安必生大乱,攸以为,将军还是先退出长安的好。”

“王允必然会败吗?若是处置好了凉州人又如何?”张辽看着荀攸,想知道他的见解。要知道从后世人来看,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