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五十一章 法无我

第五十一章 法无我(2 / 7)

他痴武几十年,又修行于他力、念力为主的净土宗,一时间悟了禅意之妙,便想净禅双修,回到“宝光寺”恳求住持圆觉给了戒牒,就去了天柱山“山谷寺”参禅。

而禅意则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山谷寺”的禅师见明无求悟心切,便推荐他去寻清凉寺文益大师受法。

文益大师禅道以“就身拈岀,随流得妙”见称,就是接化之语平凡易懂,能使人当下彻见心性,立马普渡众生;明无探得文益去了闽地云游,就一路寻去,在文益归途中与其遇上,一路上便是请教文益佛法真意,恰逢大雨避于庙中,却也碰上了楚南风。

当听得文益所言,明无思索片刻,垂首合什:“明无痴愚,望大师点悟。”

文益微微一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依六根而起六境,得六识,称之为十八界;其意根为此十八界之源,眼见好色则喜,耳闻恶语则怒,鼻嗅香气则爱,舌甘美味则思,身有所触则惧;喜、怒、爱、思、惧皆是意念起法而致,故而‘意’有所法则欲。”

“法者似正似邪,见美色而起淫,见金银而起贪,或又如我佛慈悲,抑恶扬善;你见大雨倾下,便行气布身,使之不沾,是为意起我之法所致,虽见自在我,并非身无我。”

文益望向沉思中的明无,“亦有一些僧人苦行参禅,忍饥挨饿、风吹雨打去求身无我,却终是做不到法无我……”

“身无我?法无我?”明无口中吟道,一脸似懂非懂之状。

“阿弥陀佛,二十年前老僧云游之时,在湖州路上见有一老人家骨瘦如柴,昏倒在地,便将她带到挂单的“宝峰寺”中,待她醒来,老僧正欲打听她的出处,谁知她一看见老僧等人,却破口大骂,言是和尚都是假慈悲。”

“几经众僧相劝,方才说岀实情;原来她早年丧夫,育有二子,一子行军死于沙场,一子岀家为僧,她年老多病,心中挂念爱子,想见他一面,寻到寺中,谁知此僧人却避而不见。”

明无垂首合什:“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那老人家又道,他何以能对别家之人施上一粥,见上一面,却对自己的娘亲滴水不与,只影不见?你们出家人还不是假慈悲?这就是你们所求的六根清静?所说的众生平等……那时寺中的众僧俱皆一时哑言,不知如何与答。”

文益停了下来,神情庄重,缓缓又道:“那时老僧方见树就是树,无大小、无枯盛;第二日,便起程回去故里探望老父老母,从那时起每年一次,如方外之交,至二老寿终之时。”楚南风脸上但起肃然之色。

“得六根清净,了生死因果;其了断之意犹如世人欠帐还钱一般,父母授身之缘,岂是避而不见可断;但如那老人家所言,众生平等……就将父母如寻常施主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