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干脆的就离开太常寺,去了四夷馆报道。
四夷馆地点在东安门外,从这个位置就可以看出,四夷馆是一个多么边缘的衙署。
大部分朝廷重要衙门都位于长安左门外,三法司在西城,这两处是朝廷核心所在。
四夷馆却另设在了东安门外,而且连个完整的衙署都没有。
就在胡同里,分散了九个小院子,就是四夷馆内设的九馆了。
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小胡同里,严世蕃忍不住就吐槽,没见过比四夷馆真没排面的官方机构了。
这一波新被抽调来的十五个监生,都被聚集在了胡同里一个空院内。
据说这个院子,马上就要成为四夷馆新设的第十馆,也就是西洋馆。
严监生扫了一样,发现了几个认识的同学,不禁连连冷笑。
秦德威为了报复自己,打出抽调国子监监生的“旗号”,简直是自取灭亡!
要知道,国子监监生虽然没有了含金量,不被视为“正途清流”,待遇比进士差得远,但也是出身之一。
有资格选官,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被选派为知县。
所以被抽调来当四夷馆译字生的国子监监生,内心其实都有怨气。
当了译字生,就意味着仕进希望彻底断绝,一辈子与外事文书打交道吧。
严世蕃对这帮同学们的心情洞若观火,只要自己寻找切入机会鼓动和拱火,这帮监生迟早会闹事。
一个人闹事,和十几个人集体闹事,那可不是一种性质,至少也会让秦德威焦头烂额、脸面大损。
想到这里,严监生也就不摆礼部尚书公子的架子了,主动混入了国子监同学里,与同学们打成了一片。
不但是心有所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就叫做群众基础。
虽然严世蕃尊容不行,但他不缺钱,也不缺爹,对其他监生大包大揽的说:“今晚我作东,一起乐呵乐呵。”
教坊司乐户归礼部管,而礼部尚书是严监生他爹。
这就引发了一阵小小的欢呼声,这十几个监生,俨然就要以严世蕃为核心人物了。
严世蕃忍不住暗暗得意,这次让你秦德威也尝尝,被人以小博大的滋味。
忽然有四名杂役走进了院门,然后又左边两个右边两个,站在门边等候。
众人便知道,有大人物来了。
随后见到个冠带齐全的年轻官员出现在院门口,昂首阔步的拾阶而上。
少年官员站在月台立定了后,对着院里众人说:“本官秦德威,奉命提督四夷馆。”
众监生忽然有些恍惚,眼前这个人就是读书人里的最成功案例!
走监生路线的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