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白总兵叹口气道:“就是因为胡人游击灵活,所以才难打。”
秦德威理所当然的说:“所以这几年就更没必要追逐胡人打野外正面决战了,捣上几次巢,让胡人也知道痛了再说。”
白总兵无语,捣巢大捷这种事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总指望次次捣巢成功也不现实。
秦德威又高瞻远瞩的说:“其实对付胡人,应该要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而所谓政治就是以分化瓦解为主。
塞外最怕的就是出现能统一大漠的雄主,如果胡人部落四分五散互相厮杀,那就不足为虑了。”
别人不知道怎么接话,只有白总兵陪着秦督师闲聊:“分化瓦解这个道理都懂,但谁也不知该如何入手。”
秦德威轻笑几声道:“说难也不难,同样需要花些精力,经营个几年时间,说不定从今日起就可以开始了。”
同样登楼来看热闹的陆炳陆指挥听到这里,实在无语,数万敌军就在城外,你秦德威却高谈阔论,吹的没边了!
什么数年之内如何如何,什么分化瓦解如何如何,纵横捭阖挥斥方遒宏图大略,但那能解决眼前的敌情吗?
所以陆指挥忍不住吐槽了句:“只说眼前之敌如何?”
秦德威泰然自若的说:“若只退敌,那很容易!”
随后秦督师掏出一份书信,对白总兵吩咐道:“选善骑射之人,将这封信射进胡人营中!”
不多时,便有数名骑兵出城,前出十里,将秦督师的信件射入了北虏营中,随即信件又被送进了营地中心大帐中。
酋首俺答今年不过三十几岁壮年,正值最雄心勃勃的年纪。秦督师信件送到时,正有一群首领劝俺答退兵撤回塞外。
虽然信件是用汉字写的,但如今俺答身边也有汉人投靠,所以看懂信件并无问题。
只见信件写道:“你儿子在我手里,拿所有被捉汉人来换,不许再纵兵劫掠,否则砍了你儿子!另,总兵王升已被拿下!”
翻译信件的汉奸文人心里直犯嘀咕,大明官员文化水平下降如此厉害?那督师据说是史上最年轻状元,文辞怎得如此粗鄙不堪?
不过听完信件内容后,俺答咬牙下令道:“出边墙回北方!”
俺答之所以来大同城,就是寻求救回儿子的机会,但看对方主帅态度强硬,连寄托了希望的王总兵都已经没了,便知事不可为。
此时部众人心思归,完全无心继续寇掠,更别说攻城了。
至于拿所有劫持的汉人去换儿子,有雄心大志、目光也较为长远的俺答也绝不会做这种自损威望的交易。
对于专为劫掠而来的草原部族来说,把到手的战利品再赔回去就是最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