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到礼部尚书张老师家里拜访。
今晚是张老师休沐的日子,见到秦德威,张老师就问道:“近日朝廷没有什么大事,你怎得突然来访?”
跟老师没什么客气的,秦德威直接说:“会试结束了,下面朝廷就该准备殿试了,负责组织考试礼部的是不是要向皇上奏报读卷官、执事官人选?”
张老师就反问道:“那你有何想法?”
秦德威指着自己说:“报读卷官人选时,报上我!”
科举大三关里,会试后面就是殿试,决定最终名次,而殿试读卷官就是事实上的考官。
因为殿试在名义上的考官是天子,所以审阅试卷的大臣只能叫读卷官不能叫考官。
按照惯例,读卷官由内阁阁老,以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詹事府的掌事堂上官来担任,一般人数十多个。
张老师看着秦德威,有点为难的说:“内阁大学士都会充当读卷官,但伱到底算不算内阁大学士?”
秦德威叫道:“我这东阁大学士是假的不成?老师你尽管把我名字报上去,反正最后决定的人皇上!”
张老师一想也对,秦德威这么刺眼的名字,皇帝一定能注意到。报个名也没什么大不了,准不准就看皇帝的圣意了。
而后在报名的时候,礼部就将秦德威放进了读卷官名单里。嘉靖皇帝批了一个“准”字,没有对名单做任何删改。
当读卷官名单出来后,看到秦中堂的大名赫然在列,朝廷上下的想法就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卷官十多个,秦德威一个资历排名并不靠前、实际官职三品的人,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也不用大惊小怪的。
在别人眼里,很大程度上,秦德威八成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因为能参与读卷的官员,都是最核心的重臣。参与读卷对大臣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德威这么虚荣的人当然不会错过。
会试过后,京城再次上演万年不变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局面,狂喜和失意的人互相交错,造就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本来与秦德威无关,但官场又有流言说,秦中堂这次会试上无所作为,明显是对严阁老怂了。
这流言传到秦中堂耳朵里时,又让秦中堂感到很蛋疼!
如果强力插手,总有人指责自己无事生非不消停;如果什么都不做,又会被人看低,甚至怀疑自己不行了,权臣真难当!
成化朝之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殿试日期基本都定在三月十五日。
殿试当天没读卷官什么事情,所有试卷都被糊名弥封后,送进文渊阁保存。
为防止舞弊,所有的读卷官当晚集体夜宿于礼部,并于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