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秦中堂人还在京师,这封信就很正常,这年头投亲靠友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收留个李成梁也不算什么。
可问题在于,秦德威此时已经离开了京师,李成梁居然也闻着味就追了上来,这可就难办了。
秦中堂要的是有用的人,真不想带这种拖油瓶。
于是就指着戚继光,对李成梁说:“平乱只靠鲁莽是不够的,你的修为还不够。举个例子,你看我帐下一亲兵,都能写诗文!”
李成梁嘟囔道:“难道诗文能杀敌?”
然后李成梁还要说什么时,秦德威又看到张三在外面晃悠,就顺势把李成梁冷落到一边,喝问道:“又有谁来了?”
张三就禀报道:“有个分不清到底算什么辈分的太仓王家人,在门外求见!”
秦德威想了想,估计是王世贞他爹王忏来了,今年开春王忏中了进士后,就回乡省亲去了。
这是个正经客人,就吩咐说:“速速请进来!”
之所以说是分不清辈分,是因为王忏和曾后爹是乡试同年,但又和秦德威平辈论交,最后中进士还比秦德威晚,又成了晚辈。
随即就看到王忏他儿子王世贞溜溜达达进来了,行了个礼道:“参见中堂!”
秦德威虚扶了一下,然后很奇怪的问道:“令尊呢?”
王世贞更奇怪的反问道:“家父并不在此,中堂为何又问起家父?”
秦德威无语,敢情你是一个人来的?确实也是个分不清到底是什么辈分的王家人。
王世贞解释说:“晚生已经年满十六,算是成人了,故而被放了出来独自游历!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狗大户的独自游历,估计也是带着一帮子家奴仆役,秦德威倒是不担心王世贞的安全,就是下意识的嘀咕说:“怎么又是一个十六岁的来求见?”
王世贞继续解释道:“晚生沿运河而行,听说中堂驻节于此,生怕错过,便急忙前来拜见。”
秦德威不以为意的说:“有什么错过不错过的又不是没拜见过。回去后给令尊带个好!”王世贞却又说:“中堂要出将入相,晚生作为中堂衣钵传人
,必须要侍奉于左右,襄助中堂平乱大业!”秦德威:”
今天是什么日子,让这帮十六岁少年一个个的都跑过来,想着蹭功劳?
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秦中堂一定能获胜,跟着秦中堂肯定能蹭到功劳?
而且自己南下是为了平倭寇去的,不是带着童子军搞大***!
你王世贞有什么大用?就算是写《金瓶梅》也不成啊。
这还只是个少年版的王世贞而已,阅历也根本不足以写出足本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