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四百零二章 考试

第四百零二章 考试(1 / 3)

刘辩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审题。

等到桌椅、笔墨纸砚安排妥当,已经过去了一刻钟时间。

蔡邕一看题目,忍不住点头。

这些都是目前的形势!

比如说,蒸蒸日上的商贾。

在刘辩的推动下,已经初具规模。

甚至有逐渐扩张的趋势。

于是,就有了第一题。

《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大汉初立,穷人出身的汉高祖刘邦痛恨商贾。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

经商环境彻底放宽。

大汉的商业得以蓬勃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大商人。

这些大商人,赚取财富的手段残忍至极。

最典型的,就是放高利贷。

不知道搞得多少人家破人亡。

汉武帝又出手,打压了这些无良商人。

将赚钱的产业,收为国有。

总之,这就是一部商人与朝廷的斗争史。

《王莽治国论》就更狠了。(上一章出错)

比如说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制。

还有钱币改革,铸造“大泉五十”,掠夺民间财富。

《中州形势论》就比较具有地方色彩的题目。

这三道题的重点,都在“论”。

就看各人本事了。

“安静!不可喧哗!”蔡邕朗声训斥。

再怎么说,这也是一场考试。

该有的严肃,还是要有的。

蔡邕绝对不允许徇私舞弊存在。

科举,更应严格要求每一个学子。

关乎朝廷颜面!

这场宫前考试,是刘辩一手促成,更不能出错。

吵嚷声音停止了。

所有人都冥思苦想。

这玩意,不仅考核一个人的见识,还有思维的开阔。

在八股文还没有盛行的现在,刘辩给了他们极大的发挥空间。

只要不离题,就随便掰扯。

有理有据就行。

当然,按照惯例,还有引经据典。

这点就不需要刘辩操心了。

不过看袁谭愁眉苦脸的样子。

刘辩真担心自己的谋算会失败。

本来是教寒门子弟做人,让他们认清自己。

要是袁谭不争气……

刘辩会假装不认识他们。

他们只是一般的考生。

考得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