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五百四十八章 凉州的变化

第五百四十八章 凉州的变化(1 / 3)

时至198年春。

上元节的盛会仍然在持续着。

洛阳勋贵的购买力依旧不减。

朝廷财源滚滚。

刘辩惩罚了王允后,果然很多人都闭嘴了。

西域商会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但刘辩并没有因此得罪人。

因为第一批前往西域的商会,包括大汉几乎全部的顶级世家。

杨彪、王允、曹操、袁绍、韦端等人的家族都有参与。

刘辩也是间接保障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拥护刘辩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容忍其他人兴风作浪呢?

那些迟疑的家族,终究还是因此付出了代价。

为了开路,袁绍并没有等上元节结束,而是返回了武威郡。

说实话,武威姑臧已经不适合成为凉州的州治。

距离西域太远了。

敦煌郡的位置最合适,但又太荒凉了。

刘辩与袁绍探讨过这个问题。

可惜没有能够解决。

所以在西域设“府”,必须加快进程。

不过刘辩打算等到贸易通道稳定。

大汉需要西域的具体情报!

前往的西域的商队规模,相当于一次尝试。

朝廷进兵西域需要耗费,以及注意什么。

这些宝贵的记录,在史书中就有记载。

可是时代在变化。

刘辩不可能按照史书的记载,就直接出兵。

简单地举例,从洛阳行军在敦煌,速度再快,也需要半月之久。

途中还会遇到各种情况,一个月内能抵达,就算不错了。

若是行军到西域呢?

其中钱粮水源的补给,也是需要一次次尝试的。

刘辩将商队的规模空隙在两三万,意义就在于此。

由于是商队,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支付什么。

如此心中有数以后,朝廷建立西域长史府,或者西域都护府什么的。

若是遇到反抗,朝廷也能积极出兵平定。

这就是商队的意义所在。

河西之地,是凉州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水源充足。

土壤不仅适合放牧,也适合作为耕地。

因此,当初匈奴人拼死守着这里。

经过多次战争,软硬兼施,大汉才得以统治这片土地。

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袁绍提前回凉州,就是为了打通一条通道。

毕竟沿途有很多羌人在放牧。

要是这些羌人不知死活,袭击了商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