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六百零九章 任命

第六百零九章 任命(1 / 3)

在此之后,刘备带着公孙瓒的家人离开了幽州。

刘辩把他的老婆也还给了他。

也就是甘夫人。

邺城被攻破的时候,刘备只顾着逃命,留下了她。

所幸朝廷禁卫军纪威严,没有人敢欺辱妇女。

否则刘备的脑袋说不定绿油油的了。

张飞、关羽为刘备送行后,这才回到了军中任职。

刘辩又添两员猛将。

幽州的战乱,也因此告一段落。

公孙瓒本来就只剩下一个易京,没什么势力好清剿的。

剩下的,才是让刘辩真正头疼的问题。

也就是幽州牧的任命!

其实在攻破易京城后,军营中一直有一个呼声。

那就是让刘和子承父业,担任幽州牧。

再不济,也得给个幽州刺史吧。

然而,这有违刘辩的初衷。

不管是州牧还是州刺史,都是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

若是能够子承父业,大汉的规矩还要不要了?

以后还不知道会养出来多少个小诸侯。

刘辩好不容易清算了一个,怎么可能又让另一个诸侯崛起?

无关忠心!

这种先例,不能开。

否则任命了刘和,那为什么不承认刘璋呢?

这种事情,将会无休止地困扰刘辩。

但官职不给刘和吧。

他的支持者又很多。

阎柔是幽州地方的代表,鲜于辅是乌桓的代表,还有幽州百姓,都是非常支持刘和的。

刘虞给朝廷留下了一个难题。

他的名声太好了。

现在难题砸在了刘辩头上。

也怪百姓太好欺骗了。

乱世之中,给他们一点饭吃,他们就能为恩人卖命。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说到底还是大汉的生产力不足!

如果人人都能吃饱穿暖,能够抵抗一定的自然灾害,那么也就不会造成人人造反的局面。

刘辩将此次教训铭记于心。

不过幽州刺史的人选,不可能是刘和!

先不管他能力够不够,光是影响力,就不能让他继续在幽州任职。

再忠心也不行。

如果是兖州、并州等大州,刘辩的威望根深蒂固,那倒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幽州不同。

刘虞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辩。

以刘和的性子,肯定也是一个不错的刺史。

哪怕他能力不怎么样,也会受到百姓的爱戴。

毕竟性格摆在那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