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六百二十一章 开工

第六百二十一章 开工(1 / 3)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大汉发生过影响十几郡的水灾。

百万人流离失所。

刘辩不得不防。

现在大汉粮食充足、抵抗灾害能力上升,但这还不够。

还需要防患于未然。

黄河堤坝的加固势在必行!

尤其是河南地区。

刘辩雷厉风行。

工程在198年秋,正式展开。

服劳役的五十万壮丁,也有了用处。

马超押送着十五万劳役,抵达了河南之地。

朝廷已经承诺,只要俘虏们为大汉劳作三到五年,即可获得自由。

表现良好的,还会获得田地。

因此,劳役们并没有反抗,甚至逃跑的迹象都没有。

逃出去还需要为粮食发愁,但是在俘虏营中,他们可以吃饱穿暖。

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百姓苦不堪言。

最主要的原因有几个。

其一,官员残暴无比,贪赃枉法。

负责修建运河的主官收受贿赂,避开了一些人祖坟、田地等等。

这就导致了运河绕道,麻烦数倍不止。

其二,服劳役的百姓,需要自备器械,一切吃穿用度,都是自己搞定。

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务农的他们,就没有劳动收入,还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

吃不饱的情况下,还要完成超出体力的工作量。

是个人都撑不住。

其三,隋炀帝好大喜功,不管历史怎么安排,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官员为了赶工期,拼命地使唤劳役。

不少人直接惨死当场。

以上的错误,刘辩都不会犯。

并且将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

在古代,由于粮食稀缺,百姓只能节省粮食,一天只吃两餐。

早餐还都是稀粥。

肉食半年能尝一次就不错了。

这些食量,明显只能吊着命。

像是服劳役这种大工程的运动量,身体垮掉很正常。

一日三餐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中午还留下了休息时间。

刘辩也不赶工期,只要不是划水,就能够接受。

他从来不相信,做得快,能给朝廷省钱这种说法。

为了防止虐待俘虏的事情发生,早在军队出发之前,刘辩就已经将纪律,写入了军法之中。

并且命伯长、什长之类的底层官员,反复诵读。

刘辩的这些手段,还是非常具有约束力的。

禁卫军也习惯了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