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八百六十二章 刘辩的态度

第八百六十二章 刘辩的态度(1 / 3)

次日朝会,庞统一本正经地上书朝廷,请求开科举。

科举不是年年都有,刘辩不想养太多的闲人。

朝廷公职人员已经够多了,刘辩裁撤了几次,将一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员,统统下岗。

可还是止不住各种人情。

汉灵帝时期买官卖官,遗留下来很多问题。

刘辩都给解决了。

但是对于“军二代”和“官二代”,刘辩还是给了他们一些优待。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像是典韦这样的人来求情,给自己的儿子典满谋一份差事,刘辩怎么可能拒绝。

皇帝也是需要人情维系的。

朝廷官员这么多,一些小的空缺,就留给二代中德才兼备的人。

他们不需要参加科举,而是父辈的照顾。

刘辩再铁石心肠,也不会再这个方面卡住。

科举是相对公平的,但是止不住一些人走后门。

庞统此次请求开科举,理由也很充分。

朝廷需要新鲜的血液。

不管哪个朝代,年轻人都很重要,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若是朝堂一直让老家伙们把持,大汉很难有进步,能够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商人阶级的崛起,也让朝廷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一些腐儒大臣就知道打压商人,一旦商人与百姓起了冲突,他们肯定会偏袒百姓。

理由还很充分。

陛下怎么可以瞧不起种田的?

要是没有人种田,大汉肯定乱成一锅粥。

刘辩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都非常无语。

偏袒百姓可以,但总要占理吧?

因为种种偏见,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下。

刘辩让鸿都门学的学生学习了商人的经商之法,甚至派他们到商会中处理杂务。

就是为了熟悉其中的套路。

只要摸准了商人的习性、思维,以后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

因此,鸿都门学聚集了一群具有新思想的学子。

他们就是大汉流动的血液!

大汉想要脱胎换骨,摆脱这一段混乱,那么距离繁荣昌盛也不远了。

按照刘辩的意思,大汉将在明年或者后年开科举,录取一批基层官员,如县令等。

没想到庞统竟然在这时候就提出来了。

“陛下,扬州、荆州刚刚回归朝廷,正是需要稳定发展的时候,就算将洛阳的官员全部派出去,恐怕也是不够的。”庞统接着道。

刘辩不禁陷入了思索中,问道:“诸位爱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