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脉,见他脉象中确实还有久病不愈留下的虚象,但深探之下,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气息。
不由忧心问道:“那商生吃了老夫的药,可还对症?”
商榷解释道:“黄大夫开的药方里大都是补气血的药材,榷只是在药方之中多加了一钱人参,正好对症。”
黄大夫又细细辨认了一番,叹道:“好在商生医术高明,调整个药方,不然老夫可就难辞其疚了。”
商榷道:“黄大夫无须介怀,是榷病重之中未及明言。”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法,对危重病人还要辅以三步九侯的诊脉之法,才能明病因确实症。
只是此时,这些方法尚未完备,也没学府系统教授。
因竹简篆刻不易,许多人都是靠先生或师家口述来学习的。
又因各家分门别派,门户之见深重。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观念也根深蒂固,许多药方被藏而不用,用而不验。
更没有什么全科大夫了。
黄大夫只在一些常见病上有所建树,就已经是这附近难得的名医了。
去岁,原主伤寒,黄大夫用了几次药,不仅没能救回原主,反而加重了他的病情,这才一命呜呼,被商榷取代。
当然这些真相,就不需要告诉他了。
商榷又道:“榷家中有几册医简,记录的多是伤寒、外伤等常见症状,若黄大夫有瑕可去榷的家中阅看。”
黄大夫闻言立即身起,躬身施礼:“商生大义。”
商榷起身回了一礼。
拿出一部分医简,让对方阅看,即可打消对方的一部分疑心,又可造福于民。
怎么看,商榷都不吃亏。
……
因为姜令还病着。
黄大夫想立即跟商榷回家阅看那几册医简是不可能的。
只好暂时搁置。
两人约定好,等姜令能移动了,就接黄大夫跟他一同过去小住几日。
出城时,因为几人身上都有血迹还被城门卫推下盘问。
好在黄大夫早有预料,派了药童跟随,这才顺利出城。
这一耽搁,等商榷他们到家时,已经快日入了。
因为耽搁的时间长了些,商升把他们送到家,又帮着把车架卸了。
商榷取了二两银子给他,“今天劳烦升儿哥跟着辛苦了。”
商升也没推辞接了银子,言说明日再过来,就回去了。
商榷指挥着小用带顾里两人去姜、冯以前的屋子休整,又去厨房烧了水,将带回的草药熬了。
卢平过来帮他一起把药汤提到了后院,让顾里两人沐浴。
商榷强调药汤要泡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