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足有人粗的穿山甲,恐怕说出去都没有人会信,我联想到那一对黄澄澄的凶狠双眼,顿时有一种浑身发寒的感觉,难道这穿山甲,也是成了精的?
紧接着,我猛的想起了鬼雷山脚下的那块界碑,那上面不也是一只奇特的穿山甲吗?
他娘的,什么神仙穴,简直就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妖地,我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老胡看错地方了。
外面的雷声已经停了,我估计要不了多久,那只穿山甲就会回来,当即甩了甩脑袋,抛开这些杂念,蹬了赵旺一脚,道:“快出去,咱们立刻离开这里。”
赵旺也成了惊弓之鸟,立刻缩出了洞口,我也跟着退出去,举着打火机看了一下,地面上有爬行过的痕迹,但那痕迹只到了这个狭窄的洞口处就消失了,看来那只大鲵,也被雷声给吓回去了。
紧接着,我将目光看向前方,这条通道还在往上走,非常符合墓室的建筑结构,如果我没有估计错,这条地洞的出口处,应该会设在第二宫。
先前我和赵旺顺着墓井而下,初步估计,至少也下了二十多米,这条地洞当初开凿的时候,估计是为了不破坏地底的平衡结构,所以倾斜角度比较低,饶了不少路,但我和赵旺爬上这个洞口后,被大鲵也追了百来米,应该也快到头了。
当即,我点燃打火机走在前面,招呼了赵旺一声,两人便弓着背继续往上走,按照我的估计,这条地洞至少还有百来米,但我们拐了几个弯之后,洞口却突然变宽了。
原本圆形的洞口,逐渐呈现出一种四方形的边角,周围凹凸不平的石壁也逐渐变得平整,似乎经过极为精细的打磨,紧接着,洞口到了头,我看着眼前的东西,顿时愣了。
洞口的尽头是一扇石门,石门两侧各有一尊铜质雕像,是两只仙鹤造型。仙鹤的头顶处内凹,冒出半截灯芯。石门是封闭着的,中间的细缝处透着一种朱红。
古墓在封闭的时候,为了防止走风,会有很多种封门的办法,最常见的,是用糯米加鸡蛋清一类的粘合剂,但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用石蜡混合朱砂,将门缝封闭,据说这样可以达到避邪的效果。
我看着眼前的墓门,有些反应不过来。
墓门是石质的,四四方方,石门上还有雕凿出来的圆圈。这种墓门的构造,代表了古代人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行话里被称为‘阴阳门’,即链接阳世与阴间的通道,是属于陵墓的正门,一般只会出现在墓室的入口处。
但现在,这扇门却出现在这里。
奇怪!
我仔细的回忆了一下,一开始,我们是通过鬼道,到达了第一宫,也就是那三个相连的墓室。紧接着,我们又下了墓井,顺着水流一路往前,那么现在,我们即便不进入第二宫,也应该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