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看王儒进来,忙叫道:“先生来了。”
王儒一脸不在状态的点了下头,就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看到桌子上热腾腾的茶,端过来喝了一口,才清醒了几分,问林正:“今儿是多少了?”
“五月初二,再过几日,就是端午了。”林正一看王儒的样子,就知道王儒昨天又去喝酒了,知道他现在还不大清醒,忙提醒道。
王儒按了按头,感觉好受一些,说:“端午了?把柜子上那个附着衙门花名册的账册拿给我,我算算帐。”
林正知道王儒是要算端午的赏钱,昨日师爷就派人来问,不过王儒忙着算上个月的月钱,没得空,今天可不能再拖了,忙到柜子上把账册拿给王儒。
王儒灌了一杯热茶,倒是清醒了不少,接过林正递过来账册,就熟练的一手打着算盘,一手翻着账册。
王儒算了两下,又突然想起还有夏税的账目没整理,就对林正吩咐道:“你去那个樟木箱子里把夏税的账册拿出来,先算算,等过了端午,就要开始收夏税了,到时再弄就来不及了,把各村今年的夏税先算个数给我,等师爷来问的时候,我心里也好有数。”
林正应道:“是,知道了。”就转身朝樟木箱子走去。
林正走到樟木箱子面前,费力把箱子盖掀开,就被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忙用手扇了扇,等灰尘散去,就看到整整一箱子的账册,顿时一愣,不由转头对王儒问道:“先生,哪个账册是?”
王儒打着算盘,头也不抬的说:“那一箱子都是啊!”
“都是!”林正倒抽一口冷气,这樟木箱子有半人高,四四方方的,怎么里面也得有上百本账册吧,不由说道:“怎么这么多?”
王儒正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听了不耐烦的说:“朝廷实行两税,虽然听着就是夏税和秋税,比唐朝以前的租庸调法和众多的苛捐杂税简单多了,可实际上,又能简单到哪里去,就拿这夏税说,按照税法,得先编户籍,清查每户的田产财物,然后贫富制定税收,每户再按定好的缴纳。
上面是这么想的,可实际怎么可能,哪年没有被天灾人祸弄的卖地典屋的,一旦卖地典屋,田少了,收成更少,可税却不会少,就不得不接着卖地典屋,不用两年,就负载累累,最后因为躲税,逃亡他乡。
而这些人一旦逃了,这税就成了空税,可朝廷要收的还不能少,你说得怎么办,那当然是从下面再找回来,就得再找名目加税,如今的青苗税、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曲引钱,不就这么逐渐来的么。你现在觉得箱子里的册子多么?”
林正看着这些账册,咽了咽唾沫,说:“所以说,虽然这税法变了,可税其实一点都没少交!”
王儒听了,抬起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