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交给了时知分配。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总棉花御寒,有钱人用皮毛,普通人家用木棉或者层层叠加的厚布衣。
清河的冬日不算很冷,除了深冬降温的时候都穿不住皮毛大氅,四亩地一共收了一千来斤棉花,崔家每个人都分显然不现实。
时知想了想,她打算把棉花先顾着猫耳山那边,住在深山里本来就比外面冷,他们那里物资运输不方便,一旦下雪出不来不说,环境会更冷了。
趁着秋天把棉花做成棉衣棉被,冬天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时知让针线房的人做了上百条棉被,然后又做了上百身棉袍,做完后都运到了碉堡内的仓库里,这是新建成的仓库还没怎么用,碉堡如今进入完工期,很快就要全部修完了。
同时让人送信给猫耳山附近的暗桩,让他们给白雀等人留口信,派些人回来取过冬的物资。
庄园内族人的搬迁也都搬完了,如今除了施工的人就只有负责安全的护院兵勇了。
时知挑了个好天儿去了趟庄园,看了半天碉堡的工事,感觉自己的钱真的没白花,防御性功能性都让她满意。
她这次是决定要在入冬前去趟猫耳山的,除了去再具体做一番规划外,她突然想起来一样东西可以御寒,所以想务必赶在竣工前过去一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时知的生活其实算是安逸,崔氏早就脱离温饱线很远,所以她很多事也想不到。
比如如今这个世界冬天普通人是怎么御寒的?
崔氏有地暖,总不能所有人都用得起吧?清河还好像长安那种冬天冷死人的地方,百姓们又是怎么度过的?
时知有些惭愧,她也是看到棉花才想起这个问题,毕竟在现代她家庭条件也很优渥,她很难去主动想到贫困生活是怎么度过的。
前几天她问过阿勤阿学她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北方竟然还没有普及火炕,冬天有条件的人家有火墙而穷人是靠在火盆里点木柴度过,如果冬天太冷很多人家就会冻死人。
崔家的北方庄子都是有火墙还有炉子,但大部分穷人家屋子都是茅草屋,又怎么建的起火墙?
时知以前我其实也没住过火炕,她只是在农家乐见过,当时也只是坐了坐,但大体原理她还是知道的,无非就是用锅灶烧火超生的热烟传递热量把土炕加热,炕的另一边墙留出排烟的通道也就是烟筒。
时知把这个想法跟懂建筑的工匠说了,并且画了个建筑图,火墙和火炕的原理接近,这个没有太大技巧,匠人们很快就弄出来了。
火炕虽然技巧不大,但它的作用却是有眼睛的人都能明白,时知让崔家各大农庄住人的屋舍都开始安排修火炕,然后让庄子上的农人学,学会了后回去自己家修,农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