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的超大粒子对撞机的一方,还是反对建造的一方,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
以欧洲的LHC为例,便是通过该设备,确认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并且还确认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分布测量结果为3.2兆电子伏特!
这个号称“上帝粒子”的东西,其物理研究意义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不少人都说,大型粒子对撞机,将会是人类未来不断发展理论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不过国内杨院士等人反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理由其实也非常的充分。
首先就是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贵了,华国想要建设超大对撞机算得上是一件十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工程,因为它的建设成本不会少于两百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初步的估计。
以欧洲和美利坚那边的经验和数据来看,后期一般还要多次的对大型粒子对撞机进行追加经费,而且建成之后的大型粒子对撞机运营费用肯定也不会低。
由于国家每年的科研支出都是有规划的,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势必就会挤压其他领域的科研经费!
其次就是国内的物理学家数量比较少,而能够在研究领域使用对撞机的物理学家更加的少,这也就意味着斥下巨资建造的超大粒子对撞机建造完成之后,其使用的频次或者是“性价比”,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一些诸如超对称粒子只是一个猜想,没有其他的实验证明它的存在,如果试图发现这个粒子,更加的是猜想中的猜想等缘由,这使得斥巨资建造超大粒子对撞机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的划算了。
至少在当时争论时期的那个阶段,看起来是没有必要建造的。
双方的争论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网友参与其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时至今日。
国家渐渐对大型粒子对撞机设备重视了起来,但是由于经费、建设速度、规模等原因,至今为止欧洲的LHC仍旧是在运行的世界最大的大型粒子对撞机。
“徐教授,我们已经尽力了。”
这个时候实验中心的老樊也是来到了徐诺和余教授的身前,略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
虽说能够负责襄城的这个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中心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这里终究是有极限的,只能够进行一部分的高能物理研究与实验。
而像今天徐诺他们团队想要的实验结果,就没有办法能够得以“实现”了。
这使得今天在场的所有人,情绪都有些低落。
“我们需要用到更大的粒子加速器,才能够完成这项实验研究。”
徐诺虽然一开始也有些气馁,但是很快的便打起了精神。
总不能遇到了困难,就停止不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