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目的(2 / 3)

的!”

陆朝歌的语气微微严肃起来:“当今天下,乱象横生,自太平道之乱后,大汉十三州,有几个地方没有叛乱、造反?朝堂之上,又有大将军与宦官争权,双方迟早要兵戎相见……”

这句话,说到了蔡邕的心坎里。

他本身就是朝堂之乱的受害者,为了避祸,又在江南呆了整整十一年。

民不聊生、贼寇遍地、百姓朝不保夕、贪官污吏横行……这些都是他亲眼看所见。

大乱之象,已经显现。

他是有直观感受的。

正因为此,他见陆朝歌有如此见识,注意力便不由自主的集中起来。

“在这乱世之中,我辈读书人,自当奋发图强,以肃清宇内、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为己任!”

陆朝歌很自然的给自己安了个“读书人”的身份:“老师肯定也有这样的志向,但如老师这等大儒、郑玄那种经学大家,即便当了官,

又能在朝堂之上有什么作为?”

“老师,不是学生看不起你,你不适合朝堂争斗!”

“也做不到定乱安民!”

陆朝歌说到此处,语气一反常态的很不客气:“相比之下,治学才是你所擅长的,就和郑玄一样,潜心研究学问,将先贤经典传承下去,教导学生、培养人才,才是王道!”

蔡邕也是有志气的。

他嘴唇蠕动,下意识想要反驳。

但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遭遇,眼神一黯,竟是哑口无言。

他不得不承认,陆朝歌这番话虽然不动听。

却是事实!

即便如此,他依然有些不忿:“就算老夫只能做学问、培养人才,这些年远赴江南,也教出了许多学生,其中不乏大才,又何必随你去幽州?幽州偏僻之地,学风不盛,又有多少读书人?”

这话不假,他的学生里不乏人才。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顾雍。

只是他做梦都想不到,他的那些学生,也都在陆朝歌的算计之中。

“幽州学风不盛,那是以前。”

陆朝歌目光灼灼,字字铿锵:“学生打算建立的幽州学宫,可不是太学院的复制品,而是要在幽州每一个郡、每一个县,都设立书院,招收学生不论出身,对于有潜力的学子,官府还会提供助学金,以保证他们完成学业!”

“学子先进县级书院,成绩优异者,经过考核之后,便可以进郡级书院!”

“如此层层筛选,最终汇聚各方英才,于学宫之中!”

“有我的支持,有甄家的财力相助,有那么多的经典书籍,学生有信心,天下有志于读书之人,必会蜂拥而来!”

“十年之内,幽州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