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6)(2 / 6)

苗种植的,虽然这些经济树价格贵, 树苗确是很便宜的,少的几块多的几十块,宋瑾也是抱着收藏的目的买的, 现在在空间里都长得很好, 不少都成材了, 不过盖房子不能用那些树木,他们选了红松。

两个人用了一晚上弄了十几颗大树放倒,又用几个晚上修整将树木整理出来。

因为那些粮食的关系, 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几乎没有了, 宋瑾和李默开着车去外面跑了两天, 回来将木料拉了回来。

这些东西不是轻易拉回来的,他们研究挺长时间才找到离这里几个小时路程的潘市那里是物流集散中心,专门有一块地方是材料集散地,除了木材, 还有很多石料刚才等建筑材料。那里在灾难之初也被震坏了,人们都转移了地方,他们本来就想找个借口,没想到还真找到一些材料。

木料是空间里的,回来后宋瑾又找了宋煜几人开了三辆大车拉了不少材料,跑了两回,家里的建筑材料足够了还有剩的。

区里有人看到他们拉材料,过来打听,他们也没藏私,吃独食不好,等他们回来后的半个月时间就看来回的大道上拉材料的车一趟趟的跑。

也许是宋瑾他们这趟材料寻找之旅给人们一些启发,之后区里平静了很多,车辆开往外地,去那些他们认为已经被灾难毁坏的地方寻找物资,虽然大多数地方不是被毁坏就是还有原住民,但是多少都能找到一些东西,这让许多人十分心动,弄了车队做起了倒卖生意。

宋瑾他们不管这些,材料齐全后开始盖房子,这个房子作为他们未来的家,坚固实用是最主要的,地基打深,外面看是一层,实际有三层,地下有一层地下室,屋子下面的地下室只有两米,为的是结实,可以放一些屋子,院子里的地下室做成弓形顶,有一米多厚的墙体,主要是防震,里面空间有四米多是两层,算是家里的防空洞。

房屋上面有阁楼,为的隔冷隔热。

屋子没什么特别,主要是外墙体十分的厚,内外都有保暖层,大门也是双层隔冷的。

因为材料多,正房有九间,厢房各五间,九间正房正房三间是大厅,东边三间,外间宋煜带着妻子住,里面是宋母约翰夫妻带着孩子住,西边,住着李家父母姐姐姐夫,还有宋瑾和李默。

其他人住在东西厢房,西厢房挨着正房两间是厨房餐厅,单身汉两人一间,还空着几间,凹字形房屋,里面是凹字形走廊,走廊链接各个屋子,走廊也是封闭的,外面有大大窗户相隔。

房屋水电上下水都是通的,自给自足,就是跟外界断了联系,也能独自生存,院墙也建的高高的,没有工具很难爬进来。

搬进新家,大家都松口气,之前一直有漂泊的感觉,心里总是不踏实,现在总算是能安稳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