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不催促顺伯,由着他先大发感慨,把陈年的感伤一一抒发。
日子是九月,边城风大,小镇四边又无高山阻挡,秋风由外面来,肆意地盘旋在门外,把门叩得啪啪作响。
顺伯就在这啪啪响动中缓缓出声,带着满腔无奈,神思也似乎回到故事的当年,变得专注起来。他眸光凝结,对着对面的墙:“国公府和项城郡王府,本来是亲戚。”
宝珠心头一跳,油然的想到舅祖父南安侯和文章侯府。他们也本来是一对亲戚,是因为一个女人的不会处理事情,又有她的母亲,又有当年的太妃,这些人不但没有告诉她正确的道理和行事方法,反而助长舅祖母的气焰。
因为一个人,文章侯府气运渐衰;因为这一个人,舅祖父数十年在外为官;因为这一个人,祖母出京,才致祖父早死,而宝珠的父亲母亲二叔三叔,全都一病身亡。
此时听到“原来是亲戚”的话,宝珠难免生出一个想法,也是一样的原因吗?是舅母不肯对母亲好吗?
她打算好好的听听原因时,顺伯下面却道:“不和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诉奶奶,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尊贵的人,请奶奶恕老奴不能背后翻她的旧事。”
宝珠心头怦然直跳,问自己,是母亲吗?在顺伯心里不会有比母亲更尊贵的人才是。想到姐姐郡王妃的鄙夷:“舅母不用拜。”还有郡王府随行家人的处处如履薄冰……宝珠觉得答案呼之欲出,项城王府与国公府的不合,与母亲定然有关。
与母亲袁夫人有关的事,宝珠这一会儿反倒赞成顺伯不要说,哪怕她心里再想知道,也和顺伯一样,不愿去翻母亲的旧事。
母亲是个多么好的人。
论性子比自家祖母要好的多。
母亲要是这关系破裂的中间人,那一定是受了委屈。宝珠不爱听婆婆受委屈的故事,就对顺伯点头:“您捡能说的说。”
顺伯见宝珠能理解,就有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这笑容随着他再张口,转瞬就逝。顺伯回想旧事,重新满面愤慨:“我只说一句话,奶奶就能明白。如今的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的族妹!”
这个宝珠还真的没有想到。
她低低惊呼一声:“那,那舅父也是夫妻不和?”
也是?顺伯一愣,就苦笑连连:“是,和南安侯一样。”这个老人因为过于敬重该敬重的人,他不能明说故事,却能暗示宝珠。顺伯再接一句:“一样!”
宝珠完全愣住,就没有过多注意到顺伯的暗示。她觉得自己全明白过来,为什么舅父和蔼亲切,祠堂里见到的凌姨娘却飞扬跋扈;为什么舅父为人并无差池的地方,而姜姨娘凌姨娘全都乱穿衣裳……夫妻不和,才致这个家变得鱼虾不分。
宝珠为辅国公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