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别人没有时间,但是他有的是!
“若贾谊只是山野一名士,那倒是能从心所欲!然而身为朝臣,便不能以布衣来评论了。就朝臣而言,行事急躁而不留后路,可以说是莽撞。贬谪之后满心忧愤,而不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这是迂腐!昔先秦之贤人,如孔子等,谁不是为了自身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走、游说!一次不成便十次,十次不成变百次,百折而不挠!”
窦婴本来只是简单听听的,但不知不觉就听住了。等到陈嫣说完,脸色已经变化了好几次。
“你这个人就是为才名所累!”这是当今天子曾对他说过的话。
这话他是认的,他也知道若是他能活的‘聪明’一些,路会好走的多!但人就是这样,不是知道有更好、更顺利的路就能踏上去。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坚持,这坚持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惜贾谊,其实也是因为自身境遇!
魏其侯窦婴在别人看来自然没有‘怀才不遇’的问题,但他处在另一种困境中!到底是遵从本心,还是像其他的朝臣一样,精明而富有手腕地呆在政坛?
窦婴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有着相当的双重性!天生的性格,以及富家子弟生活养成的偏向浪漫主义的思想,让他很多时候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广收门客,交朋友以真心,甚至政事上也常常会表现出不那么‘成熟’的一面!
很多时候不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而是他无法违背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比如当年长乐宫家宴,梁王犹在,太后欲以梁王为皇太弟。当时的他其实只要保持沉默就好了!以他的政治眼光难道还看不出天子其实是在演戏,根本不会传位于梁王吗?既然是如此,天子必然有所安排!轮不到他来出这个头!
他出了这个头只会让太后生气而已!
而他窦婴再有才,立足之本也是太后的侄儿而已!恶了太后只会让他举步维艰!
但他还是出列朗声道:“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因为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的道义!
若是窦婴只有这样浪漫主义的一面,他或许还不会那么痛苦!作为窦氏子弟,也不一定要在朝堂上生存。靠着皇太后,窦氏已经是大汉一等一的权贵门第了,他就算做一个闲散贵族子弟又如何呢?
偏偏他的性格里还有后天受环境影响,养成的报国之心,以及对家族的责任!
若他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庸人,可能还好一些。因为能力不行的人升不上去,也就惹不出什么祸事来。但窦婴不是,即使是在普遍素质都颇高的窦氏家族,他也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
所以他才会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