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们已经先到了大厅,“看来参加入学试的人有优先的权利。”周明暗道。
看到周明这些男学生进了大厅,大厅里之前的女生都停下了声音,往周明这些男学生的方向看了过来,随后又回转了目光。
而在这些参加入学试的权贵子弟都悉数到齐后,大堂的正门才是随之打开。原本等候在大厅正门外的普通学生们也是鱼贯而入,显得有些热闹。
大厅内的空间很宽阔,足以容纳下整个九州书院的人。
此次“开学宴”,只宴请了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书院的其他学生都没有份。所以这些新生虽多,可在涌进了这个宽阔的大厅后,并没有显得很拥挤,大约只占了这个大厅空间的四分之一。
周明环顾四周,除了同一个宿舍的宋浩四人外,也是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他们正是送剑时的蔡院长,以及叶若婉、薛炬二人。
叶若婉和蔡院长相谈甚欢,一旁作陪的薛炬,也是时不时地回应着蔡院长的问话。见到入学的新生都来齐后,蔡院长走上高台,简短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这开学宴算是正式开始了。
新生们在宴会上吃吃喝喝,庆祝进入书院。开学宴并未举行多久,就是简单地吃了个午膳而已。
毕竟书院里规定不许饮酒,这场宴会的气氛也就难以热闹起来。结束这场简单的宴会后,众位新生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等待下午的课程。
太阳渐渐西移,开学宴已结束了一个时辰,周明宿舍里的五人,也就前往教室去上课了。
入学试的这五十名学生,并没有被分在一个班,而是男女生分开,和其他学生混合。周明这个宿舍的五人倒是被分在了一个班,等会儿,周明五人要上的这堂课是“国语”。
“国语”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九州文化的基石,只有学好“国语”,在九州之上方有立足之地。“国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人族诞生之初。
而“国语”的书面形式,则要推迟到“仓颉造字”(仓颉观鸟兽之文,受此启发,开创了文字,使得文化因此有了一个稳定的载体。)
自此,记录、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前结绳记事,口口相传的简单方式。这算是“国语”最早的书面形式。
可九州之地何其辽阔,再加之交通闭塞,九州各地的语言、文字自然有所不同。各地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因此所产生的教育自然是大相径庭,有的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的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
如此下来,虽是生活在同一片九州大陆上的人,可也会出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的情况。故此,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国语”这门学科在这种形势下,也是应运而生,不过因为各州郡的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