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年青,比在场所有人都年青。年青得令人羡慕,令人觉得心中恐慌。而他的话,却如同一湾洒满了阳光的溪水,驱散了干涸与黑暗,在所有人心里,瞬间染出了融融绿意。“汉王光是这两件大功德,就不知道甩了石家几百条街。随便拿出一条来,都足以令天下诸侯俯首称臣,不敢仰视。主公又何必舍本逐末,非要那早已被万民唾弃的石家大旗,举上头顶?退一万步讲,即便那人真的是二皇子,他们石家的余威,就能够帮助主公压服群雄么?况且主公眼下声望如日中天,尚不敢自立为帝,堂堂正正地问鼎逐鹿。他年群雄和百姓渐渐忘了主公今朝‘首举义旗,驱逐契丹’之德,主公又凭着什么取石家而代之?”
第六章 君王(四)
静!
大殿内忽然变得无比安静。
韩重赟的话早已说完,余音早已不再绕梁。大殿内,却没有任何人开口接茬儿。只剩下潮水般的烛光,层层叠叠,照出一张张忽明忽暗的面孔。
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大伙先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历史上也有无数成功的先例在,全体河东文武,包括汉王刘知远最为倚重的郭威,都未曾提出任何异议。
大伙习惯了师从古人,也习惯了利用权谋为河东争取利益,打击对手。谁也没有尝试跳出前人的巢臼之外,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后生小子韩重赟,却从一开始,便未曾进入前人的巢臼。
因此他才能看得更远。
也更准确。
昔年曹孟德拥立献帝做傀儡,却终身不肯篡位。是因为两汉四百年统治已经深入人心,他身侧还先后有袁绍、刘备、孙权等人虎视眈眈。
昔年唐高祖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因为杨广还好好地活在江都。大隋如百足之虫死而未僵。
而大晋朝如今还剩下什么?高祖石敬瑭靠认契丹大可汗耶律德光为干爹,才换回了皇位,从登基的那一天起,就倍受世间豪杰鄙夷。
先帝石重贵行事莽撞,任人唯亲,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导致豪杰心冷,将士离德。这才有了国戚杜重威率领大军临阵投敌,反戈一记的惨祸发生。国破家亡之际,此人又没勇气自杀以殉社稷,最后竟然如奴仆一样被契丹人抓去塞外苟延残喘,把汉家男儿的脸面给丢尽了!放眼天下,有哪个有识之士,会为他的结局感到惋惜?
换句话说,大晋朝早就该亡了,即便不亡在契丹人手里,也该亡在中原人自己之手。没有任何遗泽于天下,对豪杰们也没有任何号召力。跟当年的大汉、大隋,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大晋皇家的名号,早就成了一块又脏又臭的破抹布。将它挂在战旗上,只会令河东军蒙羞,不可能起到任何有益效果。
比起大晋太子这个没有任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