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源倒也没什么,毕竟电力出现故障很正常,若是长时间不恢复供电,肯定会引起日本人的疑心。
铁门另一侧,是一条逼仄狭长的甬道。
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砖,墙壁两侧都是水泥墙面,无数四棱硬木搭建的棚顶,看上去像是一个半永备工事。
上百条电线电缆从棚顶穿过,大约半米左右的间距,都会用铁丝固定在硬木上。
照明设施也很齐备,每隔两三米远就有一个电灯。
事实上,如果没有切断电源,只要铁门一打开,所有电灯都会自动亮起。
甬道一侧铺设了一条铁槽,延绵延伸向甬道尽头,冒着热气的清水在水槽里缓缓流动。
姜斌明白了,这就是蓄水池的循环水。
这是最后的防范手段,即便有人意外进入甬道,同样也会死于毒气中,警卫肯定有防毒措施。
另一方面,地下甬道空气稀薄,手臂粗细的铜管能送进来水,当然也能送进来空气。
姜斌按亮手电筒,沿着甬道一路快步疾走。
能够看得出来,甬道设计者尽可能走直线,这样做的好处是,挖掘土方的工程量锐减。
毕竟,这种工作只能靠人力来完成。
大约走了近五十米远,终于来到了甬道的尽头,电线电缆也到此为止,但是并没有连接任何设备。
这里能相对宽敞一些,面积至少有十平方米,一侧靠墙摆放着工具箱,里面都是些扳手电工钳之类的东西。
另一侧摆放着一个看似很高级的金属柜子,柜门上贴有铜制的英文商标:SIEMENS。
姜斌不懂英文,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用照相机把商标拍了下来。
他不敢久留,迅速退出了甬道。
一路上,在棚顶电线电缆上方,差不多每隔十几米远,就安装一颗微型定时炸弹。
地下室究竟用来做什么,姜斌到现在也没搞清楚。
不过,有一点他心里清楚的很,只要毁掉这个地方,就等于毁掉了日本人的阴谋诡计。
回到了那间屋子,把两把椅子放回原位。
姜斌拿着手电筒四处照了照,正准备转身离开时,目光停在了挂在墙上的笔记本。
他略一思索,伸手把笔记本拿下来。
笔记本足有一块青砖厚,封皮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了四个大字:巡视纪要。
写着巡视纪要,内容却如同流水账一样。
例如:未见有渗水现象,地面安全,墙壁安全,棚顶安全,电控门安全,毒气检测安全。记录人近藤浩二。
从一月份开始,每天都有详实的记录,内容基本大同小异,都是这类看似毫无意义的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