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母说了担忧李怡的亲事,王莲就放在了心上,这天送了儿子去私塾,顺便的去了娘家。
谁知道,这会儿她爹和娘都不在,就只有嫂子在家带孩子,哥哥也去了县里当差。
招呼着喝了茶,歇息了半会儿,王莲因着念着女儿,便单刀直入的道:“嫂子,你知道谁家的男孩十七八的没定亲?要家底不错,人好的。”
楚秋英本来哄着孩子,听了姑子的问题,不由抬头问道:“哦,你是要为谁家的姑娘说亲呢?”
李家的小女儿李清,今年才多大,问的是十七八的男子,一定不会是说给她。
那么除了李清,王莲又是为谁拉的红线呢。
王莲一点也没瞒着,笑着道:“是我婆婆这几天在家里想着,京里的二姑娘李怡,也十六了,该到了相看的年龄。因着还有两年回来,到时候不怎么好找,所以就准备早早的找准人家定下,回来后年纪大了就完婚。”
楚秋英想起来了,李家京里确实有个被拐走刚找着的二丫头。
听说当时是和人家结的活契,之后那丫头又立了功,本来二十年的契约改成了十二年,就近些年就能放出来。
按着契约看,李怡是十八岁的时候放出来,也就是后年,是得准备着才行。
不然到时候就是老姑娘了,不先定下,就很难嫁到好人家了。
楚秋英理解的点了点头,道:“是得准备了。”不过这会儿让她找个人选,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想出来,她苦笑道:“你这会儿问,我还真不好说,十七八的伙子放在去年,我还能数几个,现在,真的很难,都被那些不想女儿送进宫的人家抢走了。还剩的,不是实在差,就是条件过好的。”说了一通,沉吟一声:“这样吧,你容我几天时间,我帮你寻摸寻摸。”
王莲也明白嫂子不可能一说就有人选,哪里那么容易?今天来,就是给个消息,让她帮着找找。
含笑,王莲好似松了口气,对着楚秋英道:“嫂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就托你给我们家怡儿好好找找,如果找着个好的,一定给嫂子你谢媒钱!我婆婆放话了,只要合适,她一定亲自谢。”
王莲的嫂子经常性的和村里三姑六婶说天,谁家的小郎不错,都能知道个三分,有她帮着说项,定然很好,比那些媒婆不差什么,甚至还稳妥三分。
既然这件大事情说了,王莲也就没再待,她还要回去看着女儿呢。
“嫂子,那我就先回去了,过几天再来听消息吧。”
一把拉着起身的王莲,楚秋英没让她立刻就走,凑到跟前神秘道:“哎,先别走,咱们说说话。”
看着重新坐下来的王莲,楚秋英问道:“你丈夫那官做的怎么样,有没有信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