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他们陷入陆时秋的课里。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有趣的课。陆先生的学识太渊博了。讲一个小故事,他立刻就能告诉你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比陆令仪更胜一筹。
一堂课罢,大家还意犹未尽,让陆时秋把剩下的故事讲完,“接下呢?那人怎么样了?”
陆时秋拍了下戒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开了口,“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故事听一半,众人急得抓耳挠腮,可惜先生就是不肯讲,他们拿他也没办法。
等陆时秋走了,不少人开始问囡囡,“接下的故事,你知道吗?”
囡囡摇头,“这是新故事,我也没听过。”
大伙只能作罢。
公孙竹站起来,慢条斯理道,“我打算去试试这学习法,你们要去吗?”
其他人立刻应承,“要去。”
只是有人提出问题,“咱们找谁教啊?咱们又出不去。”
这十一人面面相觑,还真是,这育婴坊里只住了先生一家和他们这些学生。
囡囡替他们出主意,“我知道后面的育婴坊来了十来个孩子。你们不如去那边找人。”
说起来,这十一人住在第一进。照理说应该是最近的。
但是陆时秋担心人来人往,吵到这些学生读书。就让陆时夏在后面开了一道门。孩子都从那边走。
这十一个公子哥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当到这话,这十一人立刻往后面找人。
陆时秋一开始以为育婴坊收的应该都是些孤儿。但实际上并不是。
就比如陆时夏收的这十四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男孩,其中十个是女婴。
其中有四个是父母双亡,七个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父亲死,母亲改嫁”,要么是“母亲死,继母不喜”。
年龄最小的是六岁,最大的是八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