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时刻是担任幽州节度使期间,后入朝为相后,因性情粗疏,常常被李林甫算计。
太子竟然也在?站在太子右侧的应该就是那位著名的写下咏柳的贺监了。
队列中还有一人乃是将作监大匠毛顺,享受正三品的待遇,擅长铸器,錾金,修建,设计,画图,乃是真正的工程技术人员,干实事的大师。
……
“请拔汗那、突骑施、小勃律使者,左右相与各部司正卿、安西节度使及诸将面圣!”
花萼楼下的镂空门次第打开,出现了向上的木楼梯,众官踩着楼梯缓缓进入。李林甫一面晃悠着往前走,一面开口感叹道:“建造太上玄元大灯楼,需耗财物甚巨啊,仅秦岭南山之竹木,就不知道要伐多少,还都要运送到长安来,实在是损伤百姓。”
走在他身旁的李适之一听,以为这是一个感叹句,感兴趣地问道:”右相也认为这耗费无数钱财,只为一夜而燃的大灯楼不该建?”
李林甫摇摇头道:“该不该建,那是圣人的问题。我只考虑我自己的问题。”
众官员来到二楼,分别站立在左右,齐齐朝盘膝坐在台上的皇帝躬身叉手:“臣等参见陛下。”
皇帝精神依旧很好,只是头发不免染上了霜,可惜那时候没有染发剂。高力士站在御阶旁边高声道:“拔汗那使节可在?”
“臣在。”一名身穿翻毛皮袍子的胡人上前,抱胸行礼。
李隆基感慨似地下结论:“拔汗那王阿悉烂达两次助大唐平定突骑施内乱,忠心可鉴诚心可嘉,吾欲将公主下嫁与阿悉烂达干,两国永结同心可好。”
使臣激动得单膝跪在地上,叉手行礼道:“圣人赐婚,乃是我主阿悉烂达的荣幸,阿悉国主愿永远作为大唐的臣属,年年入贡,岁岁来朝,愿得大唐昌盛日久,国运万载。”
皇帝满意地捋了捋苍须,拔汗那的完全归顺,使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扩大,有效遏制吐蕃和大食对这一地区的影响,算是无形中的胜利。
“请圣人为我拔汗那重新赐下国号,赐我国主汉姓。”
李隆基拽着胡须一思索,点点头道:“那朕就赐国号为宁远,赐姓窦。”
“多谢陛下。”
紧跟着上来的是突骑施黑姓的代表都摩支,他拥护吐火仙可汗的政治主张事先已由夫蒙灵察禀告给了皇帝,李隆基有了心理准备,也欣然应允,要亲赐给突骑施可汗大纛和符节,同时也赐窦摩支为三姓叶护,统御突骑施各部。
小勃律国的使者依旧老调重提,要求大唐出兵驱赶吐蕃,使得小勃律重回大唐阵营。
这并不是小勃律国王苏失利渴慕唐朝统治,甘为唐臣而不愿做吐蕃臣子,至少这不是主要因素。所有考量都出自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