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头:“没办法,能者多劳嘛!”
无论他怎么给邓景山戴高帽子,对方都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如今已经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来进行统筹布置,失河东与失关中这样的战略抉择,邓景山设身处地为自己考虑,他自然更倾向与保卫河东。
自邺城之战后,河东军已经成为唐军阵列中最强悍的存在,当初七节度使全线溃败,只有三晋兵和王思礼的关内军得以成建制而退。为了防止河东一家独大形成割据威胁关中,肃宗李亨特意将河东一分为二,将上党以南的区域设置为泽璐节度使,上党以北仍然为河东军,河东节度使的兵力也一分为二划给了王思礼。
朝廷在没有划分两个藩镇的时候,李嗣业自然不敢贸然进河东,因为他的飞虎骑和瀚海军在平原作战擅长,但一进入太行山脉,将处处受到地形限制,面对擅长山地作战的河东军难以取胜。况且河东节度使麾下兵力多达六万余人,面对这样一个大藩镇进行客场作战,敌军自然要比他更为有利。
李亨划分藩镇的举动为他进攻上党创造了有利条件,两个藩镇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再加上史思明的加入,让河东地区的形势对李嗣业更加有利。
王思礼派出去的使者黯然返回,这一来一去路上就要花费一个月时间,等他回到绛州时,恐怕战局又是一种情况。
李嗣业已经将指挥权下放给了李崇豹,让他着手部署进攻绛州。
自古绛州有龙门之称,它与潼关陕郡隔黄河相望,中间还隔着中条山和王屋山,而他的北面乃是吕梁山脉。如果说上党中间还有一块盆地的话,绛州几乎全部处于山川丘陵之中,只有西边靠近蒲州的闻喜,稷山等县地形稍稍平坦一些。
李崇豹将自己的麾下编为一半步军一半骑军,遇山路命步军为开拓,若是平坦地形则以骑兵冲锋。在这种地形条件下,中原战场上常见的各种奇门大阵全无用武之地,更方便施展的是以团或旅为单位的百人队搭配阵列,以三才阵为基础,跳荡,弓弩,长矛盾兵等进行战术配合,地形越是复杂,分工愈需要细化。
他领兵率先进攻绛县,战前布置作战任务,从军队中挑选出二十三个旅,亲自给这些旅帅下达命令,以精壮勇士身背陌刀,趁着夜色扑上城墙,迅速夺取了绛县县城。
这是李崇豹独自作战以来初试锋芒,具体该怎么做丝毫没有人指导,他曾经试过询问父亲李嗣业和段秀实,又猜想自己的师父封常清在的话,会如何进行作战。他跟随封常清几个多月,又跟随父亲麾下的这些将领,心中对他们的指挥作战能力有了自己的划分。
如果公允一点的话,封常清的军事水平是稍稍高过阿爷李嗣业的,又远超河西军中的所有将领,就连李嗣业极为倚重的段秀实与封常清相比,也显得平庸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