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2 / 4)

本。

她的第四本篇幅很长,讲的是两家人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兴衰史。

写这种类型的,资料收集不是易事,更何况要把家族的兴衰史融入到时代背景里,用家族的兴衰,来写国家的时局动荡变化。

这算是她对自己的一次突破。

她的代表作是《黄粱一梦》,但这本书有些取巧,五四运动的描写正中文人情怀,对后世的描写极为动人,让人心生向往,两种因素加在一起,因此季曼玉凭借这本书在文坛上声名鹊起。

但只有第四本书也写好了,她才文坛上的地位才算真正稳固下来。

另一边,在衡玉的授意和谋划下,她的心腹成功和外国人搭上线,衡玉手里的药品、服装等大量商品成功往国外运输。

国外市场的开扩,让她名下工厂的利润翻了好几倍,工厂里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运转着。借着这个机会,衡玉打算把工厂再往外开。

等季曼玉的第四本在报纸上连载完成时,北平已经来到闷热的五月。

今年的闷热干燥程度比去年要高了不少,衡玉坐在客厅摇着扇子,只觉得有些不对劲。

正打算把系统拉出来,询问一下它各地有没有出现什么旱灾,就听到玄关处有交谈声传来。

——在外忙碌许久的季父回家了。

衡玉迎上前,“爹,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前段时间季父出门时,可是说要至少半个月才回家的。

眼下才过去了不到十天。

季父把头上的礼帽摘下来,神色凝重,“西北地区大范围出现严重旱灾。”

这下也不需要再问系统了。

去年西北地区就出现过旱灾,但勉勉强强还是能够熬过去。

今年再出现一场严重旱灾,家里彻底没有了余粮的百姓们就更难熬过去了。

旱灾之后,必有饥荒。

时局动荡的华夏,苦难也接踵而来。

衡玉缓了缓,才恢复了平静,“您是回来组织捐款的?”

季父是北平商会的副会长,去年的捐款捐物活动就是由他组织策划的。

季父点头,神色缓和下来,却没再谈论这件事情,“好了,这些事让爹去忙活就好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吧。”

他满脸疲倦,应该是着急从外地赶回来的。

衡玉顺着季父的话点头,“那爹好好休息。”

没过多久,西北再次爆发旱灾的事情就见报了。

专业如《新公报》,娱乐如《日报》,都在介绍这场旱灾以及它所引起的饥荒,并且宣传起由北平商会、红十字会组织的捐款捐物活动。

——千里饥荒,良田枯无。

八字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