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便又过了二十几天。
二月下旬的天气已开始回春,江南地界暖和,已开始有不少农家开始翻地准备发种秧苗。
好月惦记着李家弯子的那一百亩田。
对于农活种植之事好月着实不懂,可刘老爷子却是个行家。
待天气回春了,刘老爷子便亲自上了城里,与好月挑选了数袋谷种。
回家之后,便用用水泡上,泡了个两天之后,便以竹面搭建了一个小棚子,而后再将谷子密密麻麻得播上了种。
以刘老爷子的话说,待这些谷种发芽张长成秧苗之后,便可下田插秧了。
对于这些,好月是个门外汉,啥也不懂,便将一切都交给刘老爷子办,若是需要啥人力物力的,便知会她一声。
那一百亩地,自然是需要人力物力的,还得牛来耕地。
按照常规,地里插秧之前得先撒些牛粪马粪,以至田地里足够肥沃。
但这本就上好肥沃的大田,今年便也省去了这些。
眼看就三月,刘老爷子好好计划了一番之后,便找上了好月。
“我粗粗算了一下,李家弯子那一百亩地怕是得找四五条牛来耕种,咱家就一条牛,贵哥儿还得拿来送货,耕犁得农具家里倒是有一把,但也少了,要不我去附近村里寻寻有牛的人家,找人来帮几天活计?”
“唔……”好月闻言,想了想,“也成的,但这事儿不用姥爷亲自去,直接让姥姥在作坊里吆喝一声,肯定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但这价钱您瞧着怎么给?”
刘老爷子这一年多来养的不错,药膳好,吃的好,身体早就好的差不多了。
整日里正担忧着大伙儿都忙,唯独他没事儿做了之后,如今好月让他忙活地里的事,着实让他兴奋了起来。
当下便道,“得用人家的牛和耕犁,还得用人工,只怕这三十文一天是免不了了!”
三十文一天,请五人,大致需要五天左右才能翻完地。
花费的银子对于如今的家庭而言的确不多。
好月点头,“姥爷既然心里有打算了,去做就成了,价钱上您看着给就好,有啥需要的再来知会我一声!”
祖孙两商议好了,刘老爷子便又计划着插秧需得多少人,工钱得给多少一天。
好月见此,只是轻轻笑笑。
除了秦臣偶尔来的骚扰之外,一家人的生活倒也过的平淡。
刘老爷子如今有了事可做,整个人更是精神了些。
好月偶尔会去东郊看看地里的伙计,又偶尔会去城里瞧瞧唐五爷。
本是去年就答应了向松,要替他找秦知府批个告示得,但却苏南的事耽搁了之后,便也一直搁浅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