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这边又将马蜂窝给烧了。
烧出的灰烬弄起来,用刚才的汁液拌均匀,又让人去弄半碗刚煮好的米汤来,倒在一起。
用筷子搅拌过后,那又白又浮着青灰还带点绿的一碗东西,看着可真是没胃口的。
还有,真能有用?
全程目睹怎么弄的程大奶奶就皱了眉,要让她喝这么一碗东西,她还真喝不下。
但看着床上虚弱的儿子,她也只能咬牙点头,吩咐奶嬷嬷将人扶起来,由陈氏端着碗给人一勺一勺的喂进去。
一碗东西都给喂进去了,也没有吐出来,陈氏看着,放了心。
“等到晚上,就看小少爷上不上茅房了。”
尽人事听天命,她都是照当年三大爷那法子做的,但愿能行。
程大奶奶刚才也听陈氏说了,那娃子也是晚上才见效的,也不急着这一会儿。
只是今儿也就顾不上往松山村去了,等过了今晚再说。
人没好,程大奶奶问过了陈氏,就做主让她留在这里守着了,等明儿再回去。
要是真能治好,她定是重重有赏的。
要是不能治好,当然,她也不会怪罪这陈氏就是了。
这一下午,注定是难捱的一下午了。
……
且先说回今儿去镇上的宋秋。
进了镇上,宋秋打算先去镇公所把地契的事都办了。
镇公所就在长兴坊,宋秋没少路过,也算熟的。
记忆里,宋秋去年还跟着村长和村里人一起往镇公所来登记过小像的。
进了镇公所,找到了专门管镇子辖内的土地的书吏,宋秋将要将长河那一片的河滩都买下来的话说了。
那书吏听着,翻了土地志来将宋秋说的地方给找到了,看了看,就道:“这一片都是无主的,你当真还花钱买?”
“虽是无主的,但我打算在那地儿做点生意,还是把地买在手里便宜行事点。”宋秋笑。
书吏听着,倒也没有多问,本就是无主的地,不该镇公所买卖的,但人实在要买,他把地契给人弄了,赚得点银子也不妨碍。
当下道:“这地无主,就按荒地一半的价卖吧,荒地是一两银子一亩,我就给你算五百文一亩,这一片……我看看啊,记载的统共是三亩多点,就算三亩,加上办地契的银钱,一共给一两又七百钱就行。”
一听地才一两半,办手续要二百个大钱,果然是便宜,像村长爷爷说的,银子花不了多少,买个心安。
宋秋将户籍摆出来给书吏看了,麻溜的交了银子,拿到了落了老袁氏这个户主的名字盖了红戳的地契,高兴的出了镇公所。
不远处就是同方药铺,宋秋想着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