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留了一些铜板让她管着买菜的,然后便和杜传福坐着骡车离开了铺子。
铺子盘好了,人手也有了,她要抓紧把铺子给开起来,免得空着。
还有酸辣粉的事要做,算起来,她接下来都很忙啊。
开铺子的事,橱架和柜台桌子这些她可以找刘才贵父子几个做,自村人当然要照顾自村人的生意。
别的装潢的话,那铺子挺新的,似乎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翻修的,就那样挺好。
最主要的,还是奶源,赵家那几只羊显然供应不够,牛奶更别想了,听说她姨奶奶村里有户人家养了不少母羊,一年到头,做的就是卖羊崽的生意,离镇上也不远,或许可以去瞧瞧看。
宋秋一路想着事,骡车也片刻不停的往镇外去。
……
盘石镇的城隍庙在镇西,修建了好多年了,听说盘石镇当初还是个小镇的时候就有了。
最初的时候,香火鼎盛,也是热闹了好些年的。
但后来镇南有了个三星观,里头的道士画的一手好符,听闻有些灵验,因此,分走了不少信徒。
又因为城隍庙地势偏了些,在镇中外围处,从镇上过来,还要经过一大片林子。
那几年有人去上香经过这林子,常会出事,后来去的人就少了,渐渐的,便荒废了。
蜘蛛网一大堆,连大门都是破的,地势又偏。
久而久之的,倒成了镇上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的聚集地。
也因为这样,就更是没人往那边去了。
这也方便了这些乞丐流浪汉,没人驱逐打扰,待在这城隍庙里,有了安身之处,不至于风吹日晒雨淋。
盘石镇是重镇,一步步发展到如今,镇上人口数以万计,这乞丐,也是不少的。
一方乞丐一方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乞丐也是要争地盘,争势的。
而这城隍庙,也是有龙头的。
人被称二哥,整个盘石镇的乞丐都听他吆喝的。
他寻常就住在这城隍庙里,单独僻出一间屋子,虽然一身也邋里邋遢,但头发梳得齐整,看着也像这么回事。
他之所以能让众乞丐听话,是因为他有个好兄弟刘帮子,这人手底下一帮子人,都是这镇上的二混子。
乞丐要在镇上混,也是怕得罪这些二混子的。
但就因为二哥和刘帮子是好兄弟,有这层关系在,外人却不知道,这盘石镇的乞丐和二混子是穿一条裤子的。
加在一起,随随便便几大十号人的,那可是不容小觑的。
而外人更不知道的是,乞丐老大和二混子老大,这两人都跟张杨称兄道弟,关系好得不行。
张杨自九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