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十国帝王> 第444节

第444节(2 / 6)

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势,就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索性降了大唐!

降唐,从可能性上说,那是不必迟疑的。大唐自太宗开始,便广泛收纳草原诸部以为己用,往后各种征战,多用番兵也是事实,番将立功而显赫人前的,更是不胜枚举。早先如此,当下更是如此。更何况早年时大唐胸怀宽广,四方贤才,但凡有才学者,皆能入朝为官,莫说北漠草原,便极西之地之人,只要能贡举提名,出仕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耶律敌烈认为,他此番降唐,根本不用担心大唐不纳。而且他率军依附,对大唐而言更有极大的政治意义,那意味着今日之大唐,已有复兴之势,他的投靠不仅是明证,也将再开诸部依附大唐的潮流!大唐皇帝李思源秦王李从璟,皆是志向远大之辈,也必定欣然接纳,而且少不得还要宣告天下,以彰显自身的德望、人心所归。

凡此种种,耶律敌烈根本就不用担心投靠大唐之后的待遇问题,因为大唐绝对不会让他失望。哪怕就是空给名头,也会给他一大堆,让他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以吸引更多的效仿者。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一种耶律敌烈可以选择的可能性,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大唐之大势,大唐之实力。

投靠强者,才能比自己辛辛苦苦摸爬滚打能获取更大利益。

且不去说唐军如今在草原上屡战屡胜,耶律敌烈更看重的,是大唐在中原先定荆南、再平两川。

而让耶律敌烈火急火燎跑到李从璟面前,迫不及待向李从璟效忠的,还是他这两日接到的消息,亦或者说,他察觉到的风起云涌。

君子都、大同军,接连出现。

因为地利的关系,耶律敌烈的眼线,更是察觉到了大唐边军的动静。

——大唐边军,正大举北上,其席卷草原之势,犹如百年沙暴!西楼之南,已成一片黑甲狂潮!无数精甲,前赴后继,正如无数大江大河,争相汇入大海!

这番景象,不是他臆想的,而是确确实实就在眼前。

最多不出三日,大唐精甲即会大举抵达西楼,其势之众,少说也有数万之数!

更令人心惊的,是耶律敌烈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唐军精甲正在赶来。

耶律敌烈敏锐的察觉到,唐军此番动静之大,前所未有,只怕那秦王亲临西楼的谋划,更是犹如惊天巨幕!

耶律敌烈心动了,双眼炽热了,这对契丹是灾难,但只要他投靠大唐,这就是他的莫大际遇!参与其中,就能分得一杯羹,哪怕只是分一碗残汤,也够他一生享用!

所以耶律敌烈来了。

所以在听闻李从璟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让他重复一边方才的话时,他没有犹豫,再次大声道:“臣耶律敌烈,请求秦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