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克复种种困难,战马却不能被怠慢,别的姑且不言,久行戈壁荒漠中,马掌都磨得厉害,还不透沙,得将铁马掌换成有孔的木涩,驼蹄也得包裹牦皮,才能远行……咱们的战马从未到过这西北蛮荒之地,日后远行荒漠征战,能不能适应都是问题,若是战力打了折扣,就是灭顶之灾……”
孟平沉吟道:“战马该换的要换,本地良马甚多,能适应戈壁荒漠的环境,牧民多好珍珠,一颗珠子就能换一匹好马,还好军情处的消息做得详尽,咱们这回带了许多珍珠来,能够就地交换许多现成的良马,这些良马本就多被牧民用来游猎,稍加训练,参战不是问题……”
李绍城远望西天,“禁军加上归义军,十万将士往西征战,沿途多是荒芜之地,水、粮难以补充,且日费必然数倍于以往,大军所要携带的辎重物资更多,马队、骆队要比征战将士的队伍还要庞大。”
“重要的是依照军情处的舆图和情报,做好行军路线和脚程规划,在何处中转,在何处补充饮水,诸事都要做好充足准备,宁愿行军慢些,也要保证物资充足……若说以往的征战,攻城拔寨是关键,眼下的征战,如何行军才是最重要的。”孟平沉声道,“每至一地,每克一城或一帐,战斗都要精打细算,在西域这块地方,大军经不起战败,一次战败都会是莫大灾难。”
夕阳西下,众人停下脚步,李绍城道:“行军路线规划完后,由先遣队跟随军情处向导,先行试走一遍,而后马军前锋先行,最后才是大军跟进,如此一来,路线熟悉了,沿途的情况都掌握了,大军出征才不会有太多意外。虽然这样会让敌军有所防备,但却是利大于弊,以我军之战力,不惧与任何强敌血战,我军之将士,可以死在战阵中,却绝不可能渴死在荒漠、走失在半途!”
孟平点点头,很赞同李绍城这个观点,“出兵的时机大致已经议定,选择的是风沙最小、沙暴最少的时节,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义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鹘,往龟兹镇行进,你和张金来走南面,攻仲云、于阗,克复于阗镇,最后两军会师于疏勒,再一起解决西面的其它敌手。”
李绍城神色肃然,“这回出征西域,不知要历时多久,数千里之地,或许会有许多意外,便是打上几年都不稀奇。”
孟平与李绍城并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军多艰难,比不得在中原,话虽如此,但我军毕竟准备充分,马队、驼队庞大,实际上行军并不慢,若是战事大体顺利,要会师疏勒镇,其实也用不了多久。”
西域有过许多汉唐传奇,如今孟平和李绍城到了这里。
……
禁军分南北两支出战西域,走的便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条道,丝绸之路到此,也是分南北两支的。
李绍城率军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