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工程兵> 第四百四十九章 联军

第四百四十九章 联军(2 / 3)

更能吃苦,到了不用担心水草的草原上就会压力骤减,马匹的精力就会有所提升。

这就有些像在高原生活久了,到了平原跑起步来就更轻松,因此高原马匹才是质量上佳的马匹。

西域骑兵的问题在于没见过大场面格局太小。

这是由绿洲文化决定的:一片绿洲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国。

龟兹作为西域第一大国还好些,其余三十六国拥有几千骑兵算是多的,还有几百几十的……

诚然,把这些兵聚在一起也不少。

尤其加上月氏骑兵和秦军一直努力扩充的神武军和蒲类军,到时全军应该有七、八万骑军左右。

从数量上一点都不比匈奴骑兵少。

但指挥作战以及内部矛盾尤其是“明哲保身”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三十六国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十六支部队,那就意味着一个决策可能要考虑到三十六个利益……

沈兵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就说道:

“所以三十六国只出兵不出将。”

龟兹不解的问道:

“何谓只出兵不出将?”

“若只出兵不出将,又由何人指挥?”

沈兵解释道:

“由神武军统一指挥!”

“将神武军拆分为教头分列编至各军训练。”

“整合之后便可成一军。”

这其实是近现代英国组建殖民军的方式。

比如其殖民印度时就存在类似西域联军的问题:

印度之前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名,亦即印度次大陆。

这片大陆原本也是零零散散的许多各不统属的民族和国家,英国人将这些国家征服之后进行统一管理。

这时组建殖民军就碰到沈兵现在一样的困难:

该如何将这些互有矛盾甚至连习惯和信仰都不同的兵源组成一支能统一指挥并具有战斗力的军队?

答案就是指挥层面的军官全由英国人担任。

于是所谓的“英印军”就出现了。

这不只是英国军官更有指挥经验的问题,更是印度士兵内部不管身份阶层全都是基层士兵顶多只是基层军官,于是看起来大家都很“平等”于是内部矛盾就不会激化的问题。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确有不俗的战斗力,打败过牟田口廉也指挥的日本军队,也登陆非洲与隆美尔的德军战斗过。

因此在印度独立之后便自以为是世界第三强国了。

孰不知,英国军官撤换成印度军官之后……这支军队丢失的就不只是指挥经验,更严重的还是内部矛盾激化使其形同一盘散沙:

高种姓不需立功就成为军官在上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