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你人在小型的猫耳洞防炮,突然看到有敌人来了,怎么办?你说!”
王战随意点了名认真听讲的集训队员。
“当然是开枪打他!”
“那么,能不能告诉我,你该用什么姿势射击?站姿?跪姿?卧姿?”王战反问。
“报告教官,这时候还用考虑什么姿势吗?只管开枪打死他!”
“对——这才是实战射击的本质,不用考虑姿势,用最快的速度开火,干掉敌人!”王战声音高亢了几分:
“接下来的大餐就是无限制射击!”
“不考虑姿势、以快速射击为主!你们跟我走,去7号靶场。”
……
有些事一点就透,但不点的话……那层窗户纸在习惯和教条的影响,有时候就是一道天堑。
李梦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不管是在老马跟前还是在一班,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有固定的标准。
以射击举例。
常规的三种姿势外加坐姿,基本就是他所接触到的射击的所有姿势,所有射击的训练,都是绕着这几种姿势展开——每个环节都有固定、标准的流程。
李梦自己也习惯了这种标准。
而王战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摧毁”他们所习惯的这种标准。
可转念一想,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前往7号靶场的路上,王战也拿单手换弹匣这个战术动作做范例来解释为什么会给他们教“无限制”射击。
其实很简单,有了一套固定的标准,可以像流水线一样,把无数未曾接触过武器的军人批量训练合格——但军队不仅仅需要这种合格的射手,还需要优秀的射手。
优秀的射手,自然不能受“常规”标准的限制。
这是汇聚了整个T师列兵一级的射击苗子,优秀如七连仅仅两人,大部分连队则是只有一人——在王战的嘴里,他们就是火种,负责以后让射击天赋好的射手能接触到这种超常规的东西。
当然,仅仅是接触,因为正式的培训,还得由更高一级的集训来完成,就像这里。
李梦把这番话理解成:
在和平年代,虽然不能对军队的训练掉以轻心,但绝对不能没有骨干,想这里集训的目的,就是培养极少量的骨干——战时,以这些骨干为核心,能极快的形成极强的战斗力。
面对自己的这种理解,李梦只有一个想法:
自己转士官这道槛,貌似稳了?
他遐想中,跟随着队伍来到了7号靶场。
靶场藏在山脚,距离营地有点距离,周围的高墙,之前以为是菜园子呢,没想到会是靶场,李梦进去后就被里面的布局惊到了。
和常规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