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城里人多,徐定睿本着路在嘴边的念头,一路问到了一中。此时的一中附近满是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徐定睿夫妻俩随意去附近的人家找了间小屋子租住了下来。这两天光是坐车,就够人受的了,旅途劳累,他们自然是要好好休息一番,磨刀还不误砍柴工呢。为了这次考试,他们夫妻俩多少有些破釜沉舟,把之前积攒了好一段时间的药材卖了做路费不说,村里的乡亲们还帮衬了不少。他们就只能怀着感恩的心,尽量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来参加考试。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徐定睿夫妻俩人都是两辈子第一次进考场,就连晚上做梦,都会梦到书中的知识。特别是徐定睿,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从没接触过逻辑性相对很强的理化,要不是张敏教的好,他自己遇到实在无法理解的问题就硬背下来解题办法,估计他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不管怎么样,他对这两个月的复习成果心里还是打着鼓的,任谁囫囵吞枣的看了不少课本和解题思路,都不一定有自信一定能考上大学。要知道这高考就跟前世科举似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家古代才子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一定能中举,更何况认真说起来他才看了2个多月的书。
本次高考还是沿用□□前文理分科的办法,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为了以后考虑,徐定睿夫妻俩都选择了理科。他们来之前还在为夫妻俩一起参加高考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可等到了高考这一天,他们就觉得丝毫不以为意了。
1977年12月10日,徐定睿夫妻俩跟随着数十万人走进了考场,父子、夫妻、母子、兄弟等等同时参加考试的情况随处可见。他们这几天要跟全国570万青年一起争取27万个上大学的名额,竞争无比的惨烈。当然他们这会儿是不知道这个的,唯一的念头就是好好考试,争取考上大学。
历时三天的考试时间很快就过去。在最后放下笔的那一刻,徐定睿夫妻俩莫名的松了口气,不管会做不会做,他们都把试卷填满了,至于到底能得多少分数,能不能被大学录取,他们就不知道了。参加了高考,对他们来说就是件新奇的体验。
第十二章
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参加完考试,徐定睿夫妻俩就将考试的事情暂时放到一边了,商量着要赶紧回家了。家里就两个孩子在家,就算左邻右舍答应帮忙照看着,他们还是不放心。市里以后有的是机会可以再来。
又是转了好几趟车才到家,他们本想直接回家,后来在镇上接到通知不等高考成绩出来就要填志愿,他们商量了一下,去镇上找了个熟悉的高中老教师,请他帮忙估了分数,都填了北京的大学:徐定睿报考了北京中医科大学,张敏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之所以都报考北京的大学,是因为张敏的娘家就在北京,她已经十来年没有回娘家过了,在北京上学,以后能时不时回去看看父母,多少尽点孝道;而且北京是首都,怎么的也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