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33节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33节(2 / 5)

,以及编写教材。

因为其他学校都从来没有过配音专业,在课程体系和编写教材上也就无从参考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校里对配音有了解的老师甚至连一个都没有,因为老制片厂自成体系,而且之前十年里头,配音人才流失严重,制片厂自己都不够人用,如果去向制片厂要人授课也不现实,更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李潇潇那样会授课。

杨思想说一句“你想得太简单了”,话到嘴边,又意识在自己眼前的不是普通人这位可是将很多人曾经都觉得不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万一呢这个念头在她脑中冒出来,她又临时换了个说法:“现在确实很缺配音人才,但增设专业需要达成很多条件,目前看起来不太现实。”

自从广播剧风靡全国之后,京市那边特意发文肯定了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赞扬这是一种艺术创新,连沪市广播电台也跟着沾了点光,因为《淮海街探案》首播就是选在了它的戏剧频道。

因为这样,各地广播电台单位也纷纷想要效仿,跟制片厂联系,看制片厂有没有制作广播剧的打算。

结果截除之下,大家想是想,却难以办到,毕竟不是每个制片厂都有李潇潇。

除了配音演员之外,剧本改编,以及非常关键的原创背景音乐,这两座大山横在制片厂面前,难以跨越。

尤其是原创背景音,李潇潇只有一个,卫东也只有一个,而卫东早就已经被李潇潇预定了。

卫东也承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将李潇潇的创作请求放在第一位。毕竟,当初就是她在羊城剧社时把两张谱子交给他,才激发了他的潜能。

他目前回归到光州市文工团,因为有了京市秘密项目的经历,职级升了一级,被委以重任,每次接李潇潇的任务时,只能加班加点干,是没有其他时间兼顾其他制片厂的请求了。

因此,一时间,广播剧成了沪市美术电影制片独一无二的招牌。

这样一来,人才缺乏的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按理说缺人确实就该开专业给补上这些缺口,但问题是连教师都没有,又怎么教人呢?

“条件是有点麻烦,不过……”李潇潇笑了笑,从容不迫地说,“每个专业在增设之前,不都要满足这些条件吗?”

“课程设计、教程编写、师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杨思跟她提出留校授课之前,李潇潇从来没想过还有这样一条路。她的目的是让配音行业常青到21世纪,井且一直以繁荣的姿态延续下去。

而在21世纪,各大高校里面没有配音这个专业,只有一所学校在某一年开过,但也只有那一年的一个班。

她前世的那些配音演员,要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