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俯视视角下,古典园林秀美清雅,打开着的轩窗内,古装女子持笔而坐,目光远望,似乎在构思着什么锦绣篇章,神情闲适而优雅。
窗下却是立着位男子,男子长袍大袖,一手负在身后,另一手却是探出去欲折不远处的一枝杏花。
视角再延伸开去,一对仙鹤在庭院的上空翩翩飞过,层云疏淡,卷舒自如,远处的松林与远山合成一色,虽然满纸尽墨,却好似分出了五彩,熠熠生辉。
这就是水墨的妙处所在。
叶铃虽然不学无术,也不是学国画的,但好歹见得多了,也知道好坏水平,这下满肚子的嘲讽都憋在舌尖……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妈蛋!这幅画,好像还真的挺牛的,而且……叶理这个又丑又呆的丫头,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讨好爷爷奶奶了?
这简直就是作弊!
这画上的一男一女,明显是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模样嘛!
再高明的画作,遇到不欣赏的人,也是枉然。
就算是专业的鉴赏大师,也会在心里有个偏好喜恶,可极少有人会讨厌自己的模样的……不然那些西洋洲的皇室贵族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请油画大师来给自家画像?就是那些巡城的小兵们,还要凑钱来幅集体像呢!好多有名的油画大师的主要收入和名气来源,可不就是靠着这个!特别是在没有相机的时代!
华国的国画和西洋油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古典油画重写实,古典国画重写意,这就导致古代国画作品里,人物比例失调,五官过于平面,人物像认真论起来,能有个五六分像模特就不错了,而且文人作画,自有一套程式,比如说,主人一定是高大阔伟,占据中心,仆人矮小畏琐,位置只能是边边角角,二千年前的女人都是丰满白皙,一千年前的女人又成了平胸缩肩神情恭顺贤德的模板……有这些主观改造在里面,画像能跟原主肖上三分,那真是创作者的良心大作了。
姚琅在这幅画里也没用多高明的技法,无它,就是用心而已。
在网上看过老两口年轻时的留洋照,外形俊秀,神情充满着睿智之光的少年男女,让人感慨那时候就有了夫妻相……
面部上半身仔细刻画,衣袖衣摆用写意虚笔,仿佛人物跃然纸上,飘然欲飞……
简直是现实与想像的完美结合!
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当年都是理科僧,虽然叶家家底丰厚,但不像其它的富豪之家对于文玩字画特别热衷的收藏,老一辈留下的古董字画,特别有文物价值的就捐出去了,留下来的少数也是冷门而且受叶家主人偏好的……
没错,那些宝贝一直留着确实能升值,而且还价值连城,但叶家人就那么几个,哪有时间欣赏得过来?还不如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