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么,后世应该会认为他像仁宗陛下。”
话中全是讽刺。
你丈夫我爷爷,宣宗朱瞻基在战场上确实牛。
但丢了个交趾。
你儿子我大伯,战场牛不牛我不知道,反正后世都叫他大明战神,尽管没有丢国土疆域,但他给大明带来的影响,比丢十个交趾还严重。
自便宜老爹朱祁钰往上,朱见济佩服太祖,也崇拜永乐,但宣宗么,其实也就那样,仁宣之治最让人佩服的是仁宗朱高炽。
没有仁宗呕心沥血的帮着治国,永乐能五征漠北,宣宗能十年盛世?
怕是想多了。
仁宗,才是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根本。
而朱祁钰也是这样的人!
北京保卫战把瓦剌打崩后,朱祁钰在位八年,仁政治国,积极恢复国力,让大明站住脚跟,若非如此,朱祁镇的八年天顺年号,能过的那么惬意?
甚至朱见深的成化中兴,都是站在朱祁钰的肩膀上打造出来的。
孙太后:“……”
这是事实,无法反驳。
朱祁钰确实像仁宗陛下,而儿子像不像宣宗陛下不好说,但儿子一手造就了土木堡之变,差点将大明推入深渊。
孙太后乜了一眼腰按绣春刀的卢忠,“那么你又像谁?”
不待朱见济回答,孙太后又道:“今日大朝会,你将关秋革职,削爵孙继宗,如今带刀来慈宁宫,想必下一步,是要血洗南宫罢。”
朱见济阴阳怪气的哦了一声,“我像宣宗陛下啊。”
宣宗杀了造反不成的汉王朱高煦。
而且是将朱高煦扣在铜炉中活活烧死,这事真实度如何不论,反正朱瞻基对朱高煦没有丝毫手软,而后世对此也无贬义。
言下之意,我杀你了孙太后,再去杀堡宗,后世也应无贬义。
孙太后不屑的冷笑,“是么,汉王造反举世皆知,世人当然挑不出先帝的刺,但你用什么理由来杀哀家,刘永诚叛乱,和哀家有关系?你又用什么理由杀吾儿朱祁镇,石亨复辟,吾儿在南宫不闻世事,与他何干?竖子此举,与暴君何异?不就是又一个莫须有么,你就不怕如秦桧、宋高宗一般,遗臭千年。”
朱见济无奈。
不得不说,孙太后看得很透彻。
朱高煦造反,全国人民都知道,而且他不是嫡长子,造反不合礼制。
但朱祁镇是嫡长子。
更重要的,自己和便宜老爹知道孙太后干了什么,也知道堡宗会干什么,甚至朝野之间一些臣子也知道。
但天下黎民不知道。
你没有明确的证据去杀太后和堡宗,那就弑母杀兄。
妥妥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