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户部下属的大明银行的金库里,就堆放了数千万两的黄金白银,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虽然这个钱一般情况下不能动。
毕竟这钱是大明宝钞的保证金。
但保证金也是钱!
真要到了关键时刻,也是可以拿来用的。
再者……
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也不需要动用保证金,就比如去年郑州黄河段花园口决堤,户部这边对赈灾的支持,没有丝毫压力的解决了资金问题。
所以站在国家立场,尤其是朱见济说了石见银山的事后,陈循是举双手赞成发展南海舰队。
工部尚书杭敏出列,“臣附议陈尚书之言。”
杭敏是广安帝的拥趸。
但他作为工部尚书,这些年很忙,大明能有今日之强大,他功不可没,可这些年他也很难受,尤其是火器发展需要的各种矿产,工部下属部门的开采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一方面人手技术不够。
另一方面,也是资源的不够——勘测水平还不到。
但自去年重置交趾布政使司后,交趾那边的矿产勘测、开采已经组织起来,好消息频频,今年就会有数座矿山、煤矿进入开采阶段,同时,今年也会在交趾那边设立炼钢、炼银、炼铜之类的厂,尽可能的将交趾的资源运回国内。
而这些事不用愁人手。
安南人口足够!
同理,打下日本后肯定也会这么操作,所以杭敏双手赞同。
于谦出列,“臣附议!”
于谦的立场,只要是对大明好,他都支持。
无关阶层利益。
吏部尚书白圭也出列,“臣附议!”
九卿中的吏部、兵部、工部、礼部,四巨头都支持强化南海舰队去打日本,一些侍郎们也纷纷动摇了立场,纷纷出列附议。
都察院那边,帝师张鹏去交趾主持大局,但张鹏这些年没少给朱见济培养御史,而且大势所趋,这个时候也没人去纠结文武之争斗,御史们纷纷出列附议。
随后,武将序列几乎是全员出列,“臣等附议!”
大明一直文武并重,早些年兵权还掌握在五军都督府手中,土木堡之变后,兵权掌控在于谦手中,好在朱祁玉和朱见济一顿操作勐如虎,把兵权收归到皇权。
似乎和五军都督府无关?
但武将们还是喜闻乐见,毕竟被天子掣肘,可比被文官集团掣肘舒心一些。
再者,朱见济的外扩策略,武将们都是支持的。
不打仗,咱们这群武将哪来的战功。
没有战功,在朝堂上哪来的地位。
没有地位,如何确保武将的利益。
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