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所知,家父历年来贪墨的银两,其中七成都拿去孝敬太子殿下。而到如今,太子殿下却要陆家污蔑燕王殿下,罪臣终究还晓得良心为何物,委实做不出这种有悖良知的事,这才下定决心进宫禀明一切。皇上,请容罪臣细说由来。”
皇帝被他这几句话弄得满心惊怒,“你说!如有半句谎言,朕要你的项上人头!”
陆骞知道,很多人在要紧关头吐露心声的时候,语气都是反常的平静,因为说的是实话,更设想过最严重的后果并且能接受,所以情绪并无起伏。
据他的印象,皇帝是了解这一点的,并且常利用这一点来判断人们说的话是否属实。遇事越是情绪激昂或痛哭流涕的官员——例如他的父亲,皇帝越是反感,听也是耐着性子给点儿颜面。
是因此,陆骞竭尽全力地控制情绪,使得语气平静、语声平缓:“禀皇上,此事要从三年前罪臣称病说起。在三年前,罪臣当差之余,打理着府里的庶务,收过几笔地方官员、几个商贾贿赂的银子,他们说是定期孝敬太子殿下的。罪臣不敢存在手里,哪一次都是当即到东宫交给太子,太子总是留下七成或八成,余下的叫罪臣拿回去,有两次多给了几万两,说家父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这些事情之后,罪臣才知道家父与太子联手敛财的事。
“时年秋日,不知为何,太子对燕王起了忌惮,要罪臣说服家父,向皇上坦白陆家收受贿赂之事,并说最要紧的是声称受贿是燕王有意借助陆家敛财,最好是能隐晦地提醒皇上,燕王敛财是为着私下招兵买马。
“罪臣与燕王自幼相识,情同手足,加之此事关乎家族安危,如何也做不出这种事,当面断然回绝了太子,说受贿一事若是闹到金殿上,我便实话实说。太子当场发了火,给我三天时间斟酌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