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周围激动的女香客齐齐发出了一声哀叹声,听得前头领路的两位尼姑脚步一顿。
姑娘们怅然若失地收回荡漾着秋波的眼神。更有几个大胆的,踮起脚尖,频频往那两位年轻人离开的方向望去
穿过偏殿,又走过一条游廊,终于来到了一间三架的屋子前。
万达抬头看了看门上的匾额,是一块石匾,上书除妄二字。笔法古拙,颇见功力。
刚走进屋内,万达就忍不住停下脚步,转头看了一眼杨休羡。
后者也微微地皱起了眉头。
无他,只因为一进门,就看到大堂中间,正对着大门的堂画上,画着一位白衣观音。
又是白衣观音!
与万达不同,杨休羡本人虽然不屑鬼神之说,但是家中也不能免俗,在家中清静的一角设了佛龛,供了财神。墙上也挂着观音大士的画像,管家杨伯和他的老婆子,会日日打扫上香。
杨休羡毕竟也是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是锦衣卫职,但是他对书法、金石和绘画都颇有些研究,对于儒、释、道的教义,也略知一二。
虽然同样是白衣观音像,忘我阁的那副,是水月观音。
水月者,观世音菩萨三十三法身之一也。以莲华坐姿趺坐,一手拈花,一手垂于膝上,垂首观看水中之月。
眼前的这副观音画像,却是杨柳观音。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观音菩萨法身之一,左手无畏印,右手杨柳枝,白衣拖低,普度世人。
这两幅观音虽然画的法身不同,但是杨休羡第一时间就判断出,就凭着这两幅画走笔的方式,尤其是对衣服皱褶和璎珞的细微处理,绝对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笔下。
关键是落款右下角上红色的小钤印,不是通常的作画者的名字或者堂号,而是一朵婉约的睡莲。
那天在忘我阁里,他就是觉得落款的印章非常有意思,才多看了两眼,接着就听到那记如同裂帛般的刺耳琵琶声
电光火石之间,杨休羡对着万达暗暗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万达心领神会,转过头,不动声色地跟着尼姑走进房内。
这佛堂中,除了一进门的观世音画像,还供奉着一尊韦陀尊者。
韦陀神像下方放着两个草编的蒲团,万达两人各自跪下,接过其中黑面尼姑递上的香烟,诚心告祝起来。
弟子杨广怀,北直隶人。求观音大士保佑我九泉之下的母亲,能够早登极乐世界。弟子愿意捐金百两,为大雄宝殿中的佛像妆金。
杨休羡在装模作样地祝祷一番后,说出了让站在他们身侧的两位尼姑的眼皮同时猛地一跳的话。
万达疑惑地瞥了他一眼,立即反应过来,他自称广怀这个表字,